今天介绍的电影年代有些古老,是1987年的香港电影《胭脂扣》。

虽然对于香港电影市场了解甚少,但还是听闻香港影业曾经红极一时,从导演情怀到演员阵容都可圈可点,而且无论是商业套路还是文艺路线都颇有成就。无论你说是时代成就了一批人还是一批人成就了一个时代,必须承认的是香港电影为我国影视行业树立了独特的标杆,甚至时至今日仍旧影响着一批人。

这部电影某种程度上可以算作是标杆性的作品,属于那种从情怀到形式都值得颂扬的经典。当然,每个人对于经典的理解不尽相同,究竟什么才叫经典,对于电影这种主管选择性很强的东西来说尤其多元,你很难说市场上充斥的流量电影不是经典,因为从巨大的票房和增长的爆米花销量来说,它们的功绩甚至远远超过《两杆大烟枪》这种片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对电影做着分门别类的划分,固执的依靠着某些平台提供的电影评分为电影打上或好或坏的标签,然后跟随众人做着批判口水片,颂扬艺术片的脑残行动。然而就像我们每一个一样,多数的我们只是社会上生活消费的一份子,可能没什么远大的理想,没什么深刻的情怀,找个周末,窝在沙发里,吃着薯片,静静的消耗时间。所以,情怀是情怀,生活是生活,我们要找到自己所处的地带最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个人觉得这是一部和谐的鬼片,导演在手法上采用时空的交错,将30年代的生死爱恋放到80年代的现实中,以人鬼两种存在给予更多关于爱情的思考。

影片一开头就是30年代的香港,张国荣饰演的年轻才俊对一青楼女子印象深刻,接着镜头转至80年代的香港,梅艳芳饰演的如花前来登报寻人,简单的“3811”就像接头暗号,她相信只要登报,她等的人就一定会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影片将80年代的一对恋人与30年代的一对恋人进行了时空展现,在如花探寻爱人踪迹的过程中,同时展现着属于不同年代的爱情观念,一边是女鬼如花极力刻画自己与陈十二少的刻骨恋情,一边是袁永定与阿楚上演着香港新都市下的爱情。从为爱牺牲来说,如花固然勇敢,阿楚是输的,这个年代的人不会为爱牺牲一切;可是最后的结果是相约赴死的爱人选择偷生,这份真情的付出又是不是真的值得?或许不痛不痒的活着,是大多数人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花或许放下了心中的执念,因为做了许多年的孤魂野鬼,竟是为了不堪一击的承诺,她到最后都会保持着优雅的自己,既然过去不值得,不如重新开始。没有解释为什么会选择偷生,或许根本不需要解释,为爱而死还是冰冷而活,历来都是值得争论的问题,又何必纠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整部片子节奏不紧不慢,各项元素运用都堪称完美,还以为女鬼一定会神出鬼没,从这部片子来看,背后的感情才是重点!一开始影片中的阿楚还以为女鬼一定会一些基本的技能,比如把头拿下来,伸长舌头什么的,嗯……我想,可能每种鬼都有自己的设定吧,比如吊死鬼会伸长舌头,冤死鬼的嗓音悠长??他们之间也会互相歧视的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盘点影视上最痴情女鬼,这部片子一定入选,除此之外周迅参与的《画皮》也不错,我知道她是妖,允许我混淆一下概念?还有《倩女幽魂》,很经典就不多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