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一脚将车停在路中间,他的身子随着惯性狠狠的向前倾去,下一刻,他转头恶狠狠地看着我,只是这一次,我不再沉默,看着他,我平静的说:你再骂我一句试试。他楞了一下,眼中泛起不可思议的神情,没说话,把头转回去了。

上个月,受够了寒冬时节上班坐公交的艰辛,出于对冬天车内暖风的执念,作者毅然决然的报名驾校开始练车。

我本以为凭借我一贯的认真态度,这次学车也定能顺顺利利,没想到,接下来却是一段让我差点崩溃、彻底丧失信心的经历。

从第一天起,我就经历了全天练车6小时无休止的人身攻击。我的每一次操作在教练眼中都是错,从上车起就喋喋不休的训斥我,唾沫横飞,训人的词儿都不带重样的。

刚开始,我本着学习的态度,想着教练多训一训也是好事,这样可以少犯错误,以后自己开车可以避免事故。

但是后来我很快发现,教练并不是单纯的因为我动作失误而指责我,他似乎很享受训斥别人的感觉,如同我这般被训斥的学员通常都不敢反驳他,他在这样的过程一直沉浸于一种莫名的快感。终于,在又一次他将我的动作错误上升到对我的人身攻击后,我愤怒了,于是出现文中开头那一幕。

晚上回到家,回想白天的一幕,我突然明白了。驾校教练这种职业,工资很低,在社会中几乎没有话语权,只有在驾校这一亩三分地儿,能够获得足够的尊重和一定的权利。

在练车的这个情景中,看着一个个比他们有文化、有财富的人都得乖乖的服从命令,这样的感觉让他们很快乐、很满足。越是大声的训斥,恶毒的人身攻击,越会让他们感觉比这些学员高人一等。于是乎,在训人的过程中,他们精神高潮了。

在现实社会中无法获得的财富、地位、名声,在这一瞬间得到了代偿。

这何尝不是一种无能的表现呢?对人的暴躁,只不过是在掩饰自己的无能为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茉莉是我的一个女性朋友,前两天,聊天中跟我抱怨,她快被自己上小学的儿子逼疯了。每天晚上的作业辅导时间,对茉莉和儿子来讲都是一种折磨。茉莉因为儿子写作业时犯错误不停的发着火,儿子因为母亲的发火而更加不知所措。

我问她:儿子不会,为什么不耐心的教教呢。

谁知茉莉理直气壮的说:我每天在公司一堆事烦都烦死了,天天被老板骂,回来还得辅导功课,我哪有那个心情好好教。

我乐了:那合着你跟公司受气回来就往儿子身上撒啊,那你儿子跟谁发火去呢?

茉莉叹了口气:我也知道这样不对,但是没办法,控制不住。

茉莉的怒气,对儿子发火,其实都是源于她无法掌控自己的工作,没有能力做到工作与家庭的平衡,才会这样。

当她在公司没有能力处理好与老板的关系时,对儿子的暴躁,其实就变成了一种无力感的宣泄。

这种宣泄的潜台词是:虽然我在工作中没法掌控,但这并不能代表我没有做到的能力,回到家,我可以管儿子啊,这就是我可以掌控的最好证明!

在这个社会中,这样的人太多了。你看那些政府办事机构中对人吆五喝六的公务员、餐馆里一脸不耐烦的服务员、幼儿园里那些只能对孩子撒气的老师,在他们攻击别人的表象后,透露着的,都是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

—南环瑾《论语别裁》

作为普通老百姓的我们,每天一睁眼就是各种各样的压力。

有来自工作的,有来自生活的,有来自别人的,还有来自自己的。

顶住了,恭喜你,又往前走了一点儿,又比以前的自己好了一点儿。

没顶住,不要紧,咱歇一会,总结一下,下回接着来。

不要把你对工作生活的无能为力表现给别人,尤其还是用一种伤人伤己的方式。毕竟,大家都挺忙的,没人真惯着你。

你说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