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维教育资源教室方案,落地上海市长宁区市三女中、玉屏南路小学、安顺路小学、省吾中学、愚园路第一小学、长宁路小学、天山第二中学、娄山中学、威宁路小学、泸定中学、仙霞高中、虹古路第三幼儿园、长宁区初职校、适存小学、长宁区辅读学校、法三小学、幸福小学、开元小学、天二小学、哈密路小学、复旦初中、延安实验初级中学、新泾中学、世界小学等学校,助力长宁区随班就读资源教室的发展。

随班就读是融合教育和全纳教育思想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做好随班就读,不仅仅只是让随班就读学生进得来,更要学得好。做好随班就读,需要区域性的支持保障。从国家、市随班就读的发展历程,立足长宁区随班就读工作实践,探索一套适合区域发展的随班就读支持保障,让随班就读学生有效发展成为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随班就读工作回顾

1994年,上海市在各区县开始推进随班就读试点工作。

1997年,上海市教委颁发了《关于在本市普通中小学开展随班就读工作的暂行规定》(沪教委基[1997]59号)。

1999年开始,上海市各区县陆续成立机制性的特殊教育康复指导中心和学前特教点。

2006年,上海市教委颁发了《关于加强随班就读工作管理若干意见》(沪教委基[2006]29号)。

2011年,于素红对上海市300所开展随班就读工作的普通学校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部分普通学校存在突出问题;资源缺乏特别是教师资源缺乏是目前存在的主要矛盾,初中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情况落后于小学。

长宁区随班就读工作回顾

1994年,长宁区开始推进小学随班就读工作。

1999年,区成立特殊教育康复指导中心,由一名老师负责全区随班就读学生的学籍管理工作,形成“一室一人一章”的运作模式。

2006年,长宁区启动了初中随班就读工作。分别在东、中、西三片选择了三所普通初中,集中安置随班就读学生。区康复指导中心借助特教学校的师资力量,开展面向随班就读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各项支持与服务(比如巡回指导、教研培训、康复训练等),协助教育局立项课题《区域推动随班就读学生走向有效学习的研究》,通过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了区域随班就读各项工作机制与支持保障。

2011年,成立实体性质的特殊教育指导中心,长宁区再一次完成了随班就读工作的大调整。逐步形成“多样化安置与支持促进随班就读学生有效学习”的长宁核心经验。

2015年,长宁区以《生涯发展视野下区域随班就读实验》成功申报了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