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因为体型庞大,冲击力强,所以在冷兵器时代大象一直都被认为是威力非常强大的武器,而在战争中最广泛的应用大象的国家应该就是印度。印度因为大象数量非常多,所以很早的时候印度人就已经尝试驯服大,并且让大象来为他们作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传说在公元前600年的时候印度就已经开始训练大象来作为武器,根据印度历史记录,古印度时期的皇帝,就曾经带领着300只大象进攻有8000名士兵防守的要塞,在象群冲过来的时候,因为像的皮肤非常的厚,所以几乎刀枪不入,而大象的鼻子,只需要轻轻一甩,就能够把人甩起来,巨大的身体根本不是普通士兵,能够挡住的,而且一脚下去就能够把士兵踩死,所以这一场战役最后还是守军失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公元前五世纪到四世纪时期正是古印度列国时代,此时象兵也正式成为了古印度的一种兵种,并且以大象为核心编成了一种军队编制,在军队的最小单位之中,有一头大象,一辆战车,三匹马以及五个士兵组成。嗯,而当时最大规模的军队编制是一个军团,军团的组成有6561头大象,6561辆战车,19683名骑兵,以及32805名步兵。这一数量在当时是非常庞大的,然而就算是如此强大的部队,在面对马其顿帝国皇帝亚历山大的进攻,最后还是兵败如山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印度时期最著名的一次战争海达斯佩斯河会战,当时亚历山大大帝带着马其顿军团东征,马其顿军团的主力部队一共有四万名士兵组成,另外还有不到一万名的骑兵。至于一些其他的仆从军战斗力并不高。和亚历山大对阵的是古印度的波鲁斯王,他的军队数量记载非常的模糊,所以说法并不一致。而一般的观点认为当时波鲁斯王率领的军队,步兵大概是在四、五万人左右,骑兵只有2000到4000人,另外还有100多头大象以及1000辆战车,所以从双方的兵力对比来看其实势均力敌的。另外,波鲁斯的军队可以说是当时印度非常典型的军队组成,即使亚历山大大帝在之前的征服之中获得了一些战象和战车,但是他们也很难把这些武器的作战实力发挥出来,所以他获得的这些战象和战车基本就没有什么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印度军队拥有更多的战象,所以运动军队在正面冲锋的时候,将会有更强大的冲击力,所以当时波鲁斯王根据平时的作战习惯,把自己麾下所有战线以15米的间隔分配在了中军,之后再利用骑兵和战车从两翼进行包抄进攻。但是亚历山大大帝,决定先利用自己的,骑兵进攻印度军队的侧翼,之后利用弓箭手的远射程骚扰印度骑兵,之后趁敌方阵型混乱利用精锐步兵发起冲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这场战争胜负最关键的点就在于马其顿方阵的超长长矛否能够挡住印度战象的冲锋。中国古人一直讲究战争的时候要利用天时,地利,人和。此次战役的作战地点因为是在河滩地区,印度军队的象兵在冲锋的时候和轻步兵产生了脱节,结果最后马其顿军团,在面对没有轻步兵配合的印度战象,立即放弃了自己手中的长矛,用自己的弯刀和战斧攻击大象的腿部以及腹部,而轻步兵以及弓箭手利用手中的弓箭射击战象的眼睛,因为上相的大量受伤以及步兵和战象之间的脱节,印度方面的主力军团最后被迫向后撤退,最终形成的溃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在军队后撤的时候印度方面有能力重新组织起军队发起进攻,但是在战象后撤的时候冲入了自己步兵阵营,最终导致印度军队全面溃败。所以这一场战争的失利并不是因为马其顿方阵的威力,而是因为作战地点的错误以及军种之间的协调出现了差错。所以这也从侧面验证了一点,其实马其顿方阵装备的超长长矛,在面对印度战象的冲击,是没有可能阻挡住他们的进攻,只有利用近身攻击以及远程打击才能够阻止战象的进攻。所以很多人都认为马其顿军团之所以能够征服印度是因为超长长矛立了功,其实这一说法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