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文,献给已经开启2019年新征程的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8年从时间上已经结束了,但对于很多人来说,在1月份的时候还是会恍惚感觉自己还置身于2018年;并且一直要到春节过完了,才感觉到这是新的一年的开始。

确实,2018年也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

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伟大时刻,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个人的命运也是前所未有的和国运深深的绑在了一起。

这个时候,关注中国文化、学习中国文化和运用中国文化,仿佛也变得尤为重要。

接下来苏老湿会用三个关键词作为总结,让你在五分钟内,全面的去搞懂苏老湿这一年的“干货”都有哪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键词一:中国文化

2016年5月4日,苏老湿写下了第一篇国学科普类文章——《中国人,都应该认识这个孙子》,主要介绍的是《孙子兵法》作者孙武传奇的一生。

毕竟当你了解了一个人、知晓他的思想精髓以后再去翻看他的书,一定是会有额外收获的。

而后陆陆续续的,我把《孙子兵法》、《道德经》、《论语》等国学根基都依次按照“人物、书籍、运用”三段式的结构介绍了一遍;

然后又依着自己的理解,把《易经》、《三十六计》、《三字经》等国学经典尽可能深入浅出的介绍了一遍;

苏老湿的初心,是希望读者朋友能够借助文章来很好的观其大略,产生基本的理解和框架后自己去翻阅原藉,并且最终能够找到自己的兴趣和形成自己的解读。

到了2018年,围绕着最推崇的国学三部曲《孙子兵法》、《道德经》、《论语》,苏老湿又尝试着用这三个维度去品读知名人物的人生历练,于是出现了用国学看人生系列,写下了:

  • 三国名士许攸(“不配的灵魂!”)

  • 战国少将赵括(“到底是不是纸上谈兵?”)

  • 娱乐新贵黄渤(“情商高,其实是对才华最大的侮辱!”)

  • 全民男神诸葛亮(“80后的男神,90后的鬼畜”)

  • 技术创业男苏享茂(“程序员创业成功,竟是人生噩梦的开始!”)

因为很多时候用例子去看内涵,能够给我们更好的代入感和参照感。

当然,苏老湿除了国学科普,偶尔也喜欢附赠管理学小知识供大家消遣:

  • 企业如何来钱(你想知道的融资知识,看这一篇就够了!)

  • 企业如何看待钱(财务三张报表解读、资产负债表、损益表)

  • 以及热点区块链(一文读懂区块链)

这些内容,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去了解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键词二:孙子兵法

在《孙子兵法》、《道德经》、《论语》这三大中国的文化根基里面,苏老湿尤其喜爱的是《孙子兵法》。

因为《孙子兵法》是国学里面少有的逻辑清晰、体系完整、文字清奇的好著作,而且也是专业性得到了全世界认可的佳作。

所以围绕这本经典,今年做了两个解读。

第一是把《孙子兵法》十三篇依次展开,在尽量深入浅出的基础上融合职场生活,所以有了这些文章:

  • 《始计篇》第一:“5+7=12"

  • 《作战篇》第二:“钱,钱,钱”

  • 《谋攻篇》第三:“123"

  • 《军形篇》第四:“防守,防守,防守”

  • 《兵势篇》第五:“公正无私”

  • 《虚实篇》第六:“喝一口水”

  • 《军争篇》第七:“二二得四,二四得八"

  • 《九变篇》第八:“九五至尊”

  • 《行军篇》第九:“4S”

  • 《地形篇》第十:“六六大顺”

  • 《九地篇》第十一:“911不妙”

  • 《火攻篇》第十二:“520”

  • 《用间篇》第十三:“过五关斩六将”

第二,为了帮助大家读懂《孙子兵法》的思想精髓,苏老湿把《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总结成了“八大关系”:

  • 战与不战/算与不算:“一二”

  • 知己与知彼/虚与实: “三四”

  • 形与势/奇与正:“五六”

  • 将与兵/法与术:“七八”

而通读了这八大关系的内容,我们对《孙子兵法》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键词三:湿竹互动。

回想注册公号的时候,苏老湿就在想,起个什么名字好呢?

想想自己一定要言之有物,于是告诫自己要少说废话,争取做到更多的是在“讲干货”;

但是干货太干了可能会很没意思、不好理解,所以还要给干货“加点水变的湿一些”,所以取了现在这个名字。(有些朋友觉得叫老湿有点尬,所以还是习惯叫我“苏老师”,但这都是OK的)

后来,苏老湿又心血来潮给关注公号的朋友取名字。

苏老湿希望大家能有主人翁般的满足感,所以要叫做“施主”;

而为了保证干货能带来收获,让大家能够像竹子一样打好根基,从四年里只长3cm到第五年的每天成长30cm,这过程也能不断的收获“有点湿的干货”,所以取名字变成了“湿竹”。

和以往都是自己独自写文章不同,2018年苏老湿也开始通过群聊和私聊的方式和湿竹进行互动,比如在群里回答湿竹提出的疑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者做一些简单的国学小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很多优秀的湿竹会自发的分享一些很棒的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私下的交流,让我也有很多收获。比如,有不少湿竹鼓励苏老湿出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湿竹鼓励苏老湿出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身处帝都的苏老湿还在朋友的帮助下做了两次线下分享,充分感受到了与线上写文章不一样的交流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2019年,苏老湿的变与不变

2018年过去,在这里留下了3个关键词:中国文化、孙子兵法、湿竹互动,这背后的其实是另外三个关键词——坚持、专注和沟通。

到了2019年,苏老湿希望诞生新的关键词:产品化。

苏老湿要试着把中国文化用视频、课程、书籍等形式做成“产品”,让人们可以读的懂、记的住、听的爽、用的上。

这个改变,是因为苏老湿发现了自己做的内容目前至少有三个点值得改进:

(1)标准化。用兴趣写东西保证了能坚持笔耕不辍,但是缺乏主线会使得内容整体感差,显得比较零散,而且形式变化太多,篇幅调整太快会有点太随意了。

(2)深入度。由于初衷是写导入式的内容再靠读者自觉,所以很容易导致写东西一直在浅尝则止的状态,没有真正有深度的内容。

(3)趣味性。国学经典在苏老湿自己阅读、消化和总结之后写出来,过多的去注重内容的通俗化和方便记忆,结果把阅读本身的有趣、好玩和独到心得给切割的太多。所以干的太多,湿的一面反而没有表现出来。

总之,在2018年年末加入互联网公司的苏老湿,也要尝试着在2019年突破自己过往的局限。

最后,特别特别想感谢被苏老湿称为湿竹的你们,因为有的时候自己工作忙了真心想放弃的时候,总有你们的鼓励、建议,让我舍不得停下来。

所以,苏老湿会坚持不变的去写那些“形而上”、“看起来毫无价值”、“非主流”的东西,并且力图把这些“形而上”的思考,和我们“形而下”的生活结合起来,坚持创作一些有趣又有价值的“干货”。

感谢你们的每一句温暖的话语,也希望苏老湿的干货,能一直成为你们生活的佐料,让你未来的一切,都变得更加美味。

2019年,

我们江湖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