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咸阳发现75座战国秦墓!4具人骨保存较好,武将墓有铜矛琉璃珠

1月22日,南都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该院在咸阳市渭城区龚西村发掘了75座战国秦墓,确认其中一座规模较大墓葬M8为武将墓,出土铜矛、玉器、琉璃珠等随葬品。此外,在小型墓葬中发现63例人骨,有4例保存较好。

该项目负责人耿庆刚向南都记者透露,以往发掘的与M8同等级别秦墓不超过20座,且发现时大多已被盗,M8是少有的无被盗痕迹、保存完整的高等级秦墓。

据介绍,2017年11月至2018年5月,该院在龚西村发掘一批战国秦汉墓,其中秦墓75座,包括大量中小型墓葬和两座规模较大的墓葬M26和M8。

其中,M8为竖穴墓道洞室墓,墓道口大底小,为斗形。墓口长约8.3、宽7.8米,距墓底深11米,四壁有脚窝;墓室在墓道东部,长约6米,宽约3米;葬具为一椁两棺,出土随葬器物有鼎、壶、扁壶等铜礼器以及大量的车马器、兵器等,棺内出土有数量丰富的玉器。

耿庆刚介绍,根据随葬品判断M8墓主生前是一名武将,其随葬兵器丰富,包括铸有巴蜀式符号的铜矛、错金银鸟虫书的吴越式戈、楚式戈等,还发现有中西交流特色的琉璃珠等,“这些出土器物的多元性也说明战国时期列国交流的频繁,包括和平的或战争的方式。”

耿庆刚告诉南都记者,M8中未发现人骨遗存,“通常大墓葬人骨保存都比较差,因为墓室空间较大,养分多,随葬有机物较多,腐朽可能性更大。”

不过,此次发掘中,考古人员在小型墓葬中发现63例人骨,其中4例个体保存较好,保存程度大于75%。

耿庆刚向南都记者透露,这些墓主基本为平民,随葬器物以仿铜陶礼器和日用陶器为主。63例人骨中51%为男性,30%为女性,其余性别暂无法确定。古病理学分析显示,部分人骨主人生前有骨膜炎、营养不良等症状。

耿庆刚说,龚西秦墓的发掘对研究秦墓地制度、秦人社会层级结构以及构建战国秦人健康史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作者:刘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