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一段恐怕就是“火烧赤壁”了,曹操自平定黄巾起义发家后,成为一方诸侯。数十年间,征讨乌桓,击败袁绍,收服整个黄河流域,统一了汉室的半壁江山。然而就是在赤壁,曹操吃了人生最大的败仗,天下局势也由此转向三分的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说,赤壁之战就是汉末历史的一个转折点,本来曹操可以荡平江东,进而一统天下。如果历史如此发展,那曹操必将开辟一番伟业,提前结束汉末乱世。而曹操也就有可能推翻汉室,真正建立大魏王朝。可惜曹操功败垂成,在这样的决定性战役中失败,直接导致曹操在此后的时期中无力南下,而孙刘两家的坐大使得统一的可能性变得渺茫。时隔七十二年后,晋武帝司马炎终于平定东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280年,西晋一统天下。为什么曹操做不到的事,司马炎做到了呢?是因为司马炎比曹操的军事才能更卓越吗?当然不是,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国际形势出现了大变化,而西晋采取了比曹操更具优势的战略。曹操南下,是先江东而后川蜀,西晋统一则是先川蜀而后江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做的差别在哪里?首先是国力上,自从蜀汉在关羽的手中丢失了荆州而刘备又在夷陵遭遇惨败,蜀汉在战略上失去了荆州这个要地,在战术上损失了大量的兵员物力,这对蜀汉来说是一个沉重打击。而蜀汉在后期人才严重缺失,有句话叫做“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没有足够的人才对于蜀汉的发展来说也是不利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重要的是蜀汉在诸葛亮和姜维的手中先后十六次北伐,经由汉中劳师远征,劳而无功,对蜀汉的经济造成破坏性的损害,也带来了严重的政治危机。相比之下,东吴要比蜀汉好很多。所以先灭蜀汉对于西晋来说是先易后难,更具优势。而夺取蜀汉带来的一个直接利好就是西晋可以顺流直下,直捣江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过中学地理都知道,我国的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的阶梯状,四川盆地位于第二阶梯,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第三阶梯。占据上游居高临下,凭借水师夺取江东更具优势。事实上,西晋在占领川蜀后就一直在修建战船,习练水师,而东吴还打算靠在下游修建铁索来阻拦敌军水师,事实证明只是徒劳无功。占据相对弱势的川蜀地区抢占地利,以积累更大的军事优势是西晋成功的关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曹操直接夺取荆州然后打江东显然要比后者更难,不过当时的益州控制在刘璋手中,蜀道艰难,曹操也不具备攻占益州的条件。西晋能够灭亡蜀汉也是依仗邓艾奇兵突进,正面军队没起到多大作用,这个过程充满了偶然性。再加上二者的对手不同,曹操遇到的是孙权和周瑜,司马炎要对付的不过是一个孙皓,两者就不在一个量级上,西晋的胜利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