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汇总时,对全市商品住宅供需数据的分析如同审视一颗成长的树苗,在各个阶段发生的情况加以分析。本年度的、近5年或10年的,时间展开的越久远,看到的成果越清晰。无论好的还是坏的,深深的烙印在成长的道路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当成绩单公之于众的时候,符合预期的数据被视为理所当然,而那些相悖的现象则归结于行走途中的“惊喜”。对于2018年沈阳房地产市场而言,让人铭记于心的应属“4.17”与“8.6”两次限购,市场回归理性的推手。

客观的数据真实的反映市场阶段性走势,既是开发房企关注的,更是购房者所需要了解的。2018年沈阳商品住宅与购房者买房意向有何变动?

房价以年增长率10.4%稳涨,2018年均价破“9”

2018年,沈阳商品住宅销售均价为9258元/平,10年间房价上涨幅度约169.2%,年均增长率为10.4%,近三年间平均每年上涨约1000元,对比2008年至2015年,增速有所提升。

2008年-2018年沈阳商品住宅销售均价走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3年,在全国持续增加供应大背景下,沈阳商品住宅库存量持续增涨,房价进入平稳状态,直至2015年出现小幅下滑迹象。沈阳楼市全力去库存时间随之而来,众多利好政策纷纷登上“舞台”,房源销售价格一路上扬。

2018年沈阳商品住宅销售均价破“9”,在限购调控之下,增速相比2017年下降了26.3%,房价上涨速度得到了有效的遏制。

供需双端走向平衡

市场“供不应求”

2018年,沈阳商品住宅供应总面积1359万平,环比上涨34.5%;成交总面积1404万平,环比下降11.2%;供需比为0.97,近8年间供需比最接近1的年份。

2010年-2018年沈阳商品住宅供需面积走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数据中得知,供需两端的“分水岭”位于2014年。2010年-2014年,沈阳楼市主态势为供过于求,在住房商品化的浪潮里,买房需求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各大房企持续增加供应量。为了促进市场平稳发展,2011年出台了限购令,全市库存量升至高位。2015年限购取消,“二胎”正式开放,全市进入去库存阶段,销售端有所回暖,2015年至2018年的4年间,供不应求成为市场主基调。

2018年,沈阳房地产市场在“两次限购”的调控下,供需走向平衡。2019年政策调控仍将持续,为了缓解调控带来的库存高位不降,人才引进、落户放宽、降准降息、个人房贷等利好政策或将持续跟进,在促进楼市平稳的同时,更加有效的助力城市发展。

全年楼市“过山车”

限购终成“分水岭”

由沈阳地产研究院统计,12月沈阳商品住宅销售均价9865元/平,环比上涨1.1%,同比上涨16.6%,全年楼市房价稳中有升,尤其是在8月限购之后,房价处于平稳发展态势,维持在9800元上下波动。

2018年沈阳市商品住宅供需面积与销售均价走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供需面积来看,12月份供应总面积88.8万平,环比下降28.4%,同比上涨40.6%;成交总面积110.7万平,环比下降17%,同比下降17.5%,供需双端全年呈现波动不稳态势。

在市场供需与政策调控的博弈之间,最理想的状态不失为寻找一个平衡点,全年“过山车”式的走势正是波动调整的动线图。限购下的“先扬后抑”,是政策调控效果的直观展现。

全市9区分化明显

浑南区成主角

2018年,沈阳9个区域中,有6个区域供应端呈现上涨态势。从产品增量幅度来看,沈北新区环比2017年上涨100.2%,夺得榜首;浑南区供应面积369.3万平,单区供应量最多,环比上涨71.8%,刚需产品占据市场主要份额。

2017年-2018年沈阳商品住宅各区供应面积走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产品供应增量的数据中不难看出,目前沈阳商品住宅市场主要库存集中在浑南区、沈北新区、铁西区及于洪区,四大区域也是2018年新盘/新品入市的集中区。无论是房企布局,还是购房者安家置业,热度不减致使供应量摇摇领先于其他5大区。

2017年-2018年沈阳商品住宅各区成交面积走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数据图表中可知,浑南区2年内成交面积维持平稳状态,且稳居榜首。在9大区域中,仅沈北新区成交面积呈现增长态势,环比2017年上涨18.8%,位居成交榜第二。成交面积榜前四名与供应面积排名相对应,侧面反映出市场供需主力分布走势。

区域市场形成“两极分化”局面,由外向内呈现递减态势,供需主力集中在三至四环间。随着土地“内争外拓”格局的形成,越来越多的住宅新盘/新品仍持续集中于二环之外。短期内市场仍将保持刚需为主的态势,2019年“居住价值”仍是政策调控与房企的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