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在一线城市堵车是常有的事情,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所以有一种说法,堵车是典型的“城市病”,大城市更是“重灾区”。但是每年到了春节期间,各大城市的拥堵病往往能不药而愈:空空荡荡的街道,畅通无阻的交通,舒坦得简直让人有点不习惯。特别是深圳这样的大城市,与此同时,各小城市街道和农村公路上却开始车流如织,上演起“肠梗阻”的戏码,一堵几小时的情况屡见不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春节农村堵车那么闹心呢?

一、车辆猛增

农村堵车,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近几年车辆猛增。过去,但凡开辆车回家,还能按按喇叭炫耀一下;如今,如果开辆中低档车,自己都会多少有点不好意思。在一些富裕地区的村庄道路两旁,挂着天南地北车牌的各品牌小汽车停成长龙,被鞭炮触发的报警器鸣响声此起彼伏,成为一道喧嚣的风景。

二、道路太窄

车多了,路却跟不上。不少村道还是几十年前“自行车时代”修的路基, 宽度只有4米多, 仅仅做了路面硬化而已。路本来就狭窄,沿线村民还常将门口的公路当成自家储物间, 把柴火等杂物一股脑往上堆;更有甚者,在没硬化的路肩上面堂而皇之地种起菜来;有商业头脑的,纷纷出来卖货,形成“马路集市”……这些堵点,就像血管壁上长出的瘤,阻碍血液正常流通,不堵才怪?

三、路面质量太差

国家从2003年的时候,开展了农村“村村通”道路建设,“村村通”铺设完成之后,基本上不到两三年时间,路面就会裂缝、起翘,时间长了路面损坏越来越严重。再加上路面维修根本无人管理,无人修缮,久而久之整条路都无法使用了。

①偷工减料,中饱私囊

一般情况下,给村里修路都是各村村干部负责的。难免有些村干部私下里和施工方勾结,偷工减料、利用劣质材料来修路。一分价钱一分货,路的质量可想而知。还有就是能不修的地方就不修,能不用好材料的地方就不用好材料,这样的路自然用不了多久。

②私自降低国家修路标准

国家对于“村村通”工程自然是有施工标准的,一般情况下,路边要保持6米,山区的路难修,所以保持4米就可以了。但是在施工的过程中,难免有些施工方为了缩短工期、节约材料、节省国家下拨的修路资金。6米的路修成了4米,4米的路修成了3米。以前买小汽车的农民不多,路面太窄的问题并不明显,但是现在买车的农民越来越多了,农村随处可见堵车的现象。

③为了省事,在原有的路面上铺垫维修

在“村村通”施工的过程中,施工方为了赶工期、恒材料,索性在原有的道路上铺上水泥或者柏油,路基都没有基本的垫高过着固化处理。一些低洼地带,即便是雨过天晴,路面直接在与水里浸泡着。水泥路还好说,如果是柏油路面长时间浸泡在水里,用不了多久路面就会出现严重损毁。没有经过垫高的路面,到了下下雨天甚至会造成雨水漫过公路,直接断交。

④豆腐渣工程

很多农民法律意识相对薄弱,对国家的政策也更是不了解,所以一些相关人士肆意妄为,把高标准的材料换成低标准的,对于工程质量也从来不关心,难免会出现豆腐渣工程。道路使用两三年就坑坑洼洼破烂不堪,这种现象在农村十分普遍。

堵车,本不该出现在小城市的一种现象,但是不只农村主道上堵,村里大街小巷也堵。堵车,让原来一直宁静的乡村有了一派车水马龙的景象,却也影响着人们的出行。希望农村堵车问题可以得到解决,不再成为困扰每个出行的农村人的一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