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剑恩仇录》中为了展示陈家洛总舵主的威风特意安排了这么一个情节,那就是绿营兵见了陈家洛好比脑残粉见了偶像,他们“奔到陈家洛面前,双手交叉胸前,俯身弯腰,施行红花会中拜见总首领的大礼。陈家洛举手还礼。那些兵丁行完礼后奔回队伍,后面队中又有兵丁奔出行礼,此去彼来,好一阵子才完”,让乾隆好一阵后怕。这种情景还真不是金庸夸大其词,在历史上红花会(洪门)还真的有大量清军粉丝。

不过类似陈家洛的事情却出现在清朝同治年间,见证人是左宗棠。当时左宗棠在陕西准备西征,突然接到了两江总督(除了马新怡外晚清的两江总督几乎都是湘系巨头)的协查通知,要他帮助捉拿一名从汉口逃往西安的江湖大佬。左宗棠本来只想应付了事,没成想一个夜晚突然出现了十几个营士兵集体“跑路”的事件,这让左宗棠惊出了一身冷汗。左宗棠的整个西征军人马在裁减后是141营,这等于一下子就“叛变”了十分之一,吓得左宗棠急忙前去查看。

左宗棠没有见到带着大红花的贵公子,却见到了一个身戴大红花、貌不惊人的普通士兵。经过调查左宗棠才知道这个“普通士兵”就是自己要缉捕的“会匪”大佬,一位哥老会(洪门在四川和两湖的分支叫哥老会)的龙头,左宗棠见此情景也只好不了了之。从此以后左宗棠对四川籍士兵都另眼相看,他认为由四川籍士兵组成的十个营全部都是哥老会成员(从哥老会的在四川的普及情况看,这并全是冤枉)。

除了左宗棠,曾国荃也遇到了部下大多是洪门弟兄的囧状。1884年曾国荃出任两江总督,得到情报说洪门弟兄要干大事。曾国荃经过调查后发现哥老会势力居然已经渗透到总督府卫队之中,只好将计就计。在一天夜里,他带着两名亲兵来到洪门聚集的破庙里,发现参与聚会的数百人中大多是旧相识、老部下。曾国荃毫不客气直接走到案前拱手对聚会中人行礼,斩鸡头的洪门大佬也只好闪到一边行礼。

曾国荃发现这个洪门大佬正好是他以前的部下,以前还有记名总兵的头衔(记名总兵并不享受总兵职务待遇,当时湘军里有这种头衔的人很多,不少人带着总兵头衔干得是班排长的业务)的头衔。曾国荃到底是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狠人,气场全开后洪门大佬当真又变成了屌丝,连话都说不清楚。曾国荃就像招兵一样招揽了洪门老大,和众多洪门中人一起结拜,成了他们的领头大哥。

在清朝末年湘军、淮军相继兴起,其中的练勇本来就是清廷的“临时工”,随时处于被裁撤的境地,练勇们不得不抱团讨生活,纷纷加入洪门。洪门大佬如冯子材等也纷纷成为军头,形成了兵匪不分的局面。这种形势也给革命党起义提供了方便,孙中山等人都加入洪门寻求方便。

所以红花会有清军小弟不足为奇,倒是陈总舵主为了示威就卖弟兄的举动非常幼稚,不愧是金庸小说中头号渣男废物(特指政治层面)。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