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江浙沪六元包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9年1月15日,在一年一度的苏宁控股集团年终大赏中,张近东亲手将代表着公司最高奖项的“董事长特别奖”交到了儿子张康阳手中。

1991年出生的张康阳,一身西装笔挺帅气磊落。在发表获奖感言时,张康阳表示,他从小便在台下见证过多次苏宁年度颁奖盛典,今天能拿到这个奖,内心非常激动。

激动的不止是台上的张康阳。

望着手拿奖杯的儿子侃侃而谈落落大方,台下作为父亲的张近东绝对有理由欣慰与自豪。这样的场景,想必这些年已在张近东的心里预演过无数遍——在有心人看来,1月15号的这次颁奖,更像是一次关于苏宁未来的传承与交接。

1

未雨绸缪。

早在2010年的一次人物专访中,面对媒体的议论与猜测,张近东便在模棱两可中大方回应了企业的传承问题。

“苏宁肯定会成为一个大企业,它的管理者不经过基层一步一步的干起来,不经过各个体系十年、二十年的锤炼,是不可能做到最高的位置上来管理企业的,这一点我想是非常明确的,在这个前提之下,我们再去谈谁能接班的问题。

另外,我们还有很多的标准,比如对企业忠诚的问题,人品的问题等。就苏宁现在的情况讲,基于企业的整个管理体系,实际上我们的1200计划就是未来的接班人群体,一定是在这个群体中选拔的,这个框架我想应该是确定的。”

这段话虽然没有直接给出任何答案,但至少透出了两点重要信息:

1、未来的苏宁掌舵人在体系内有着充足的准备和历练时间;

2、未来高管嫡系将会从内部的1200培养计划中进行筛选。

继续压缩的话可以解读为:留给张康阳从容培养班底的时间还算充裕,这对父子大可从长计议慢慢筹划。

回首过往,张近东曾明确提出不搞家族式企业,但很显然,儿子张康阳是个例外。

从历年来声势浩大的“苏宁1200工程”中能看出,张近东一直在努力小心翼翼的平衡着家族传承与企业迭代的微妙关系。对于这一点,想必大哥张桂平一定深有体会——张桂平与张近东,一个是苏宁环球董事长,一个是苏宁控股掌舵人,这对兄弟俩虽在商界早已相忘于江湖,但是对于家族的传承与交接,确是早已默契于心、如出一辙。

张桂平之子张康黎,这位1981年出生比张康阳大10岁的圆脸微胖堂哥,如今已是苏宁环球的副总裁。

一边还在苦心经营,另一边却已然水到渠成。

2

南京张氏家族,在当地可谓家喻户晓。

可若是放大到网络媒体,张家却又显得异常的深藏与低调。从百科履历中我们仅能触见其冰山一角:张近东一辈兄弟姐妹四人,大哥张桂平、二哥张桂民,张近东则是排行老四;至于再往下见诸媒体被世人所知的,便是堂哥张康黎与堂弟张康阳了。

张家近两代在取名一节上,有着浓浓的家族传承意识,而这种意识氛围,自然也在潜移默化中深深的影响着张近东。

细数苏宁创业史,我们不难发现,这其中既弥漫着家族血脉中的亲情与羁绊,但与此同时,亦不乏商界中常有的无情与果决。

比如兄弟之间的分道扬镳。

最早的苏宁到底由谁创立?

这一简简单单的问题到了张桂平与张近东这里,却成了一桩悬案。无论是张桂平的百科简历还是苏宁环球的官网介绍,苏宁的从无到有乃至走上正轨似乎都是这位老大哥一力主导促成。

然而到了张近东这里,事件轮廓又是斩钉截铁的变成了另一番说法:1990年,张近东独自怀揣10万块钱在南京创立苏宁; 1993年又强势迎战有「八大航母」之称的南京国有商场……从无到有、星火燎原,完全是一个人的独角戏,字里行间没有半点大哥张桂平的踪影。

再看而今的苏宁环球与苏宁控股,虽然都有苏宁二字,但彼此之间并无半点牵涉。

兄弟两人私下里的关系值得玩味。

再比如创业元老的股权纠纷。

苏宁早期的创始元老中,有着一位关键人物:张近东的二嫂,许毅。

创业初期,万事艰难,仅凭一个人的矢志不移根本无法撑起一家企业的成长与裂变。在张近东一番“三顾茅庐”之后,1990年,许毅便义无反顾的正式加入苏宁。此后5年间,公司大大小小所有事项,基本上是哪一块弱,就主抓哪一块。

然而,身体终究不是铁打的。

由于长期的劳累和透支,1995年,许毅便在家开始养病。而丈夫张桂民当时所在的厂子效益不好,于是许毅从苏宁出来后,就让张桂民进了公司。但让许毅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也正是日后张桂民转让股权、抛弃自己的开始。

1997年12月9日,张桂民将其出资的80万元中的9.2万转让给张近东,转让后持股比例由8%降为7.08%。

2001年5月28日,张桂民与同事签订《出资额转让协议》,协议约定以张桂民账面实际出资额为本次出资额转让价格的依据——这也意味着自此张桂民不再享有对苏宁的任何权利和义务。

2010年下半年,许毅发现丈夫张桂民出轨并有私生子后起诉离婚时,才极为震惊的发现了这件事。

意韵深长。

3

时至今日,张近东在苏宁可谓说一不二。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张近东的这种“说一不二”却曾屡次在儿子张康阳那里碰钉子。或许是常年在父亲身边耳濡目染,张康阳自小就与平常孩子稍显不同,15岁那一年还在读初三的时候,张康阳就主动向父亲提出要去出国留学。

世界那么大,这位少东家想出去看看。

张近东没有同意。

出乎意料的是,在父亲无数次疾言厉色的严正拒绝之后,一天晚上,张康阳终于在百般受挫中爆发了,第一次跟张近东顶了嘴。随即便是旷日持久的家庭冷战,最后张近东无奈做出了妥协,把儿子送到了美国。

后来张康阳进了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毕业在摩根士丹利和摩根大通实习了一段时间后,兜兜转转又回到了苏宁这条既定的人生轨道上——人生如棋,在张康阳这里,所有少年时期的倔强与反抗,终究还是敌不过父爱如山的包容和迂回。

在父亲张近东的悉心安排和资本运作下,体育产业顺理成章的成了张康阳苏宁生涯的切入点。

入驻国际米兰、成为球队史上最年轻主席、上赛季国米更是重获欧冠资格……种种一系列的动作与声势,一时间张康阳的人气扶摇直上,赢得了国内外无数年轻人的好感与追捧。

而在此之前,张康阳甚至连足球都没接触过。

不同于另一位隔三差五就能爆出各种小道八卦的富家小王,聚光灯下,张近东只让世人看到了儿子光鲜夺目的一面,却鲜有人能发现灯下人生的另一道投影——那是一处被千亿苏宁深深挡在背后的未知领域。

“父亲每次打电话只问国米情况、球员怎么样、他们都说了些什么。我反问:‘我才是你儿子,你怎么不问问我?’我父亲回答:‘哦,你怎么样了?球队昨天训练如何?帮我转告汉达诺维奇,他的扑救真棒。’我哭笑不得。”在2016年的一次媒体访谈中,25岁的张康阳罕见的吐露了心声。

或许张康阳现在已经渐渐明白过来,父亲当时对米兰巨细无遗的关注才是对他最真切的关怀。

尾声

“我觉得今天拿这个奖,除了我自己特别激动之外,我想董事长和包括一直看着我们团队、看着我长大的所有同事们、领导们,也会特别欣慰。”1月15日,苏宁国际副总裁、国际米兰足球俱乐部主席张康阳,站在台上如是说道。

远超常人的家世将他提到了接近终点的起跑线上,但若是没有后天的勤奋与努力,这位少东家也万万站不上苏宁的最高领奖台。

毕竟,千亿苏宁的传承与交接,考验的不止是张近东。

文章来源:江浙沪六元包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