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友们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和朋友一起到钓点,同时下竿、打窝,甚至连钓位都相隔不远。但是朋友打完窝子没多久甚至几分钟就上鱼,而自己这边等了两个小时都还没来口!这是怎么回事?

一般来说,只要饵料味型不是差得太夸张,钓不上鱼的主要原因都是窝子里没鱼。但是两个人明明情况都差不多,为什么别人能诱来鱼,自己这边却不行呢?

第一反应肯定是窝料的问题,可能是窝料的味型、状态或者类型不对路,所以没能诱到鱼。这种情况是有可能的,但是窝料和饵料一样,偏差不是太大的话,也不至于一条鱼都吸引不到。

其实还有4个问题,关系到诱鱼的速度,一起来了解一下。

1、窝料的种类、味型及数量。

一般情况下,鱼的体型越大食量也越大;气温越高则食量越大,如果气温很低,鱼会少吃甚至不吃。

如果我们的目标鱼是鲫鱼,一般都不会很大,那我们如果打一盆窝料下去,估计够它们吃一周了,哪还会搭理我们的饵料?

假设同样是打一盆窝料,但别人打的是麸皮,我们自己打的却是玉米小麦之类的粮食。那就很显然了,麸皮入水后一大半都会随着水流飘走,去吸引更远处的鱼到窝子里来;而玉米小麦之类的,肯定全部留在窝子里了。

再说说味型方面,要根据钓点和鱼情来选择。如果水面大、鱼少、鱼小、打小窝,那么味道自然要浓一点,帮助我们更快更精准的诱鱼。如果各种条件都反过来,那窝料的味道就一定要淡一些了,不然太强烈的味道会起反作用,把鱼驱走。

如果打窝前没有考虑鱼情,数量、味道、种类都胡乱搭配选择,那肯定很容易导致死窝或者延长鱼进窝的时间。

2、抽竿频率太高。

打窝(手抛窝)和抽频率这两个操作,都是为了诱鱼,各有优势也各有不足。很多钓友在手抛窝之后,并不是直接守钓,而是开始抽频率抽窝子,这样的操作是否重复了呢?

是否重复我们还无法验证,毕竟有的人用了好有的人这样做效果也不好。有的钓友打完窝子就开始守钓,不紧不慢;有的钓友则是不停的抽频率,没口就一直抽、狂抽,直到有口……

我还是认为,既然手抛了窝料,再去抽频率有点画蛇添足。毕竟诱鱼还是需要时间的,窝子抽得再猛,也还是有个被鱼发现的过程。

以前也提到过,打完窝子等个十几分钟到半个小时再下竿,让鱼有个进窝的过程再钓不急。毕竟频繁的抛竿提竿,多少会在水中造成一些动静,就很有可能导致鱼不敢进窝。如果是高频率的抽竿就更加如此了,尤其是野钓,鱼的警惕性很高,频繁的动静很容易让它们不敢靠近。

3、附近鱼少或者没鱼。

一般正常来说,打完窝子半个小时最多一个多小时,就会陆续有鱼进窝。如果两个小时都一点动静没有,并且自己没有前两点所说的这类失误的话,那么就很有可能是钓点附近没什么鱼了。

毕竟就算是冬天,鱼活动量不大也并不是完全不动的,两个小时哪怕来一条过路鱼也是好的,一点动静都没有的话,完全可以考虑换位置了。

4、钓位的问题。

老钓位和新钓位还是有所不同的,如果是没被电工之类干扰过的老钓位,一般来说是会比新钓位来鱼更快的(除非新钓位正好碰到个鱼窝)。

毕竟老钓位经常有人作钓,如果没被电工啥的搞过事情,那么附近的鱼都会知道这个位置经常有吃的,躲藏在附近的可能性就很大。

如果自己坐的是老钓位,就不要打重窝了,撒个两把酒米就成,足够把藏在周围的鱼吸引过来了。

诱鱼是钓鱼的关键,还真是不能马虎。不过就算有时候诱鱼不成功也不要灰心,多总结,经验自然就丰富了。以上4点,都是会影响我们诱鱼的因素,了解清楚,对我们更好的打窝诱鱼还是有所帮助的。当然可能我总结的并不全面,毕竟我只是个爱钓鱼的小学生,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