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019年2月5日还剩下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共有十二部华语大片宣布定档大年初一,已经分批次开展票房预售,胶着的数字,预示着春节档必将是一场硝烟四起的战争。

就在这时,郭帆导演带领《流浪地球》的主创团队在北京举办了"奔向未来"首映礼活动,微博专业影评人和电影媒体悉数到场,对这部电影大加赞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流浪地球》有勇气选择在电影公映前做大规模的电影点映活动,也显现出了制片方与发行方对这部2019年龙标001号电影非同一般的底气和强大的自信心。

而电影点映活动结束后各大网络平台"零差评"的高口碑也证实了这部电影确实优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以优秀?以中国现有的水平,怎样才能拍好第一部科幻电影?

首先,必须要选择一个足够优秀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流浪地球》改编自刘慈欣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的同名小说,故事构建了一个气势磅礴且宏大的世界观,同时赋予了电影科幻题材最珍贵的"史诗感"。

科幻电影有了好故事,还要有世界顶尖的特效技术,才能成为真正的经典电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流浪地球》这部电影值得我们骄傲的,就是中国完全不逊色于好莱坞大片的特效技术,大到地下城的修建,小到发动机的概念设计,整个电影创作团队为了打破中国科幻电影"0"的桎梏,亲手"创造"了一个在太阳急速坍塌老化后不得不"流浪"的地球,整个过程中一共制作了一万多件充满未来感的道具,手绘三千多张概念设计图,以及八千多张电影分镜画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能够还原完善灾难过后地球上秩序崩塌后的社会,还有原著中天马行空的科学幻想,《流浪地球》制作团队特地向中科院的科学家请教探讨,尽全力完善电影中每一个充满科技感的小细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在预告片中"走走过场"的行星发动机,造型和喷射效果完全是按照中国航天物理学设计,果然有科技支撑的幻想才叫"科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难怪在首映礼上,很多中国航空航天专业工作者和科普工作者都被这部电影"惊呆了",看来这部电影不仅代表了中国的软文化实力,还进一步展现了中国现有航空科技水平。

可以说,电影制作团队在用中国特有的"匠人精神",创作了一座中国科幻电影史上的里程碑,这种愚公移山、夸父逐日的坚韧精神,也与电影中的主人公不谋而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特效有看头,原著中本来略显单薄的亲情线在电影中也有很好的延伸,在以往作品中展现自己"硬汉"形象的吴京,这次在电影既是为国家可以牺牲一切的"航天员",也是一名对儿子心存愧疚的"父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细腻富有层次的演技不仅丰富了电影的维度,还让观众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吴京。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科幻片似乎一直与个人主义的"孤胆英雄"挂钩,拯救地球的英雄一般都是独来独往,而在《流浪地球》中却突出了中国人独有的对故土的眷恋,将拯救地球设定成为了一群人为了守护家园而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从小到大一直看好莱坞大片中外国人花样百出的拯救地球,这次能看到中国面孔在大银幕上拯救世界,更让人百感交集。

在2月5日大年初一这个合家团聚的时刻,比起看一场喜剧电影,更值得见证《流浪地球》开启"中国科幻元年",对了,有孩子的家庭,还是带着孩子去看吧,给他的心里种下一颗幻想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