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杏安

年前,微信总裁张小龙在年度演讲里说了件有趣的事:

微信设置里有个隐蔽的开关——朋友圈三天可见。一般来说,这设置很少人会用到,因为大部分人都很懒,但竟有一亿人,设置了这个开关。原来有这么多人,想屏蔽掉自己的过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此,网友们的评论亮了:

网友A:朋友圈里不都是朋友啊,也有各种无奈添加的好友,不值得坦诚。

网友B:因为朋友圈里有领导,所以为了不让领导抓住小辫子,必须仅三天可见。

网友C:想看一个人的朋友圈时,发现设置了三天可见,会很失落。

网友D:因为不想被人全盘了解,是有点私心,留着自己以后慢慢看,此时此景的心情。

……

最近,我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设置朋友圈三天可见,有个正在经营某高端水的老板,他的朋友圈俨然一个媒体平台,每天都会分享很多公众号的文章,偶然也会夹杂一部分他公司的产品推介。从他的朋友圈,能发现很多精华的信息和内容,当然也顺便了解了他公司的产品,但最近翻看他的朋友圈,很奇怪地设置了三天可见。我一正在创业的女同学,每天都会在朋友圈分享她的动态和公司的内容,是为了提高公司的知名度,朋友圈也是她公司获客的一个渠道,但也很奇怪地设置了三天可见。有一些熟悉的好友,慢慢对你设置朋友圈权限,甚至很多曾朝夕相处的人,你点进去只有一条线。

设置朋友圈三天可见,到底是出于什么样的心理:

1、认为自己的信息过多,不需要全部展示,需要屏蔽一部分;

2、朋友圈信息成了鸡肋,删掉又可惜,不删又不想让别人看见;

3、加了很多杂七杂八的人,不想让太多人看到自己的心路历程,又懒得每次发动态就分组,设置三天可见是一个比较合适的选择。

4、出于安全的考虑。辽宁曾发生一起恶性谋杀案件。犯罪嫌疑人,用了几分钟时间,通过微信查看附近的人,点开了一个漂亮女孩的相册,只用了几分钟,就掌握了女孩的基本信息。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天可见就像是一件神秘外衣,把自己隐藏起来,既制造了神秘感,也免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有人说微博是个大广场,上面陌生人随处可见,公共话题随便聊、畅所欲言,微信朋友圈是小客厅,都是认识的熟人,可以聊点私密话题。

但你会得到另一个结论:越是熟人的圈子,越不适合谈私人话题。朋友圈里什么人物都有,长辈、领导、老板、老师、爱人、朋友、同事... ...面对众多不同角色的人,你根本不能一句话满足所有人。

也许有些无心的措辞,在部分人眼里就会变味,不小心还收到一些微妙的评价,估计你整个人都不怎么好了。上海一位女士因为家事,在朋友圈写到,“泪流满面,人在做,天在看”,老板看到后觉得她含沙射影,最后被动离职。

如果加了很多比如同事、上司、客户等敏感人物,发内容时最好是想一想再发。或分组,如果不做好这个工作,哪怕只显示三天也很有机会被看到内容。既然内容可以公开,也没有必要设置三天可见了。有个女同事朋友圈分了十个组,整整齐齐几十个标签,简直闪瞎眼,“集团领导”,“部门领导”,“同组同事”,“销售部同事”,“市场部同事”,“大学同学”,“中学同学”,“女儿老师同学家长”... ...

前阵子蔡永康的冷淡人际关系理论备受推崇,他说人与人之间相处要保持一定距离,这个距离叫人际关系的舒适距离。人际关系弹性大,不稳定性高,不能科学地精准测量、计算:靠太阳近了怕对方嫌你粘人麻烦,离远一点又怕对方说你对他漠不关心。所以做人好难,不如保持冷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朋友圈设置三天可见,是一种社会现象。每个人自己的朋友圈如何设置,全凭当事人自己做主,别人无需评价。我们每个人都要尊重别人的隐私,因此,对于朋友圈的三天可见,也无需指责。

不过,朋友圈最好还是不要设置三天可见了,比起害怕无聊的人随意窥看自己的生活,我想我更害怕伤害到关心自己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