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的九哥原创时间,说说同学聚会的事,眼瞅着春节长假就要过去,很多同学聚会也是紧锣密鼓,和着年味,希望老同学们可以好好聚一下。小学同学、初中、高中、大学,那问题来了,到底该不该去呢?

本来是个简单的问题,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时间的推移,曾经情感纯粹的同学会,似乎已经不那么简单了。关于同学会的描述,也各种各样,一起来感受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经看过一个说法,说同学聚会分桌的事,一开始按照男女分,后来按照是否单身分,后来按照有没孩子分,后来按照能来不能来的分,后来......是啊,每个人的生活都在不停的发生变化,当初在学校不分你我,现在却有如此多的可能,同学聚会往往是离不开唏嘘的,我听一个朋友说过,他从来不去同学会,因为怕感伤。

被传播最广的说法,就是同学之间开始攀比。曾经的优等生混的没有最后一名好,最后一名成了有钱人,成了企业家,彼此心里的落差在所难免。就连曾经的中等生,也在暗暗较劲。有网友说人性丑恶,其实没这么严重,大家对彼此的印象都还停留在学生时期,一旦某个人身上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同学们当然需要时间消化。只要有钱那个收敛一点,没钱那个自然一点,最好是AA制,谁也别占便宜,谁也不吃亏,人为的平等是很必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不堪的说法,把同学会妖魔化了,说去了都是不正经的,会如何如何。九哥听过很多这样的故事,似乎这样的现象并非没有。有句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或许大家留下了太多青春的记忆,友情和爱情,或者叫暧昧之情。还有句话,发乎情,止乎礼。多年后,大家都是成年人了,有了自己的生活,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爱情和事业。一个成年人的标准就是思考的能力,有些美好,不要破坏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得赵本山老师曾经有个小品《同学会》,十几分钟时间,把同学聚会描述的非常到位,除去了虚荣和虚伪,同学之间的感情其实很真挚,生活会给每个人加上很多符号,只要我们遵从自己的内心,去和老同学聚聚,你能找回你自己。

本文为策划人晏无九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