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是否也是这样——

拿到快递包裹时,

不管里面装的是什么宝贝,

一定会先把用来保护商品的气泡膜拿出来。

少则一排,多则一整面,

不捏完就浑身不自在。

或者是只要心情不好,

就会想方设法找来一张气泡膜,

疯狂地按掉一整列甚至十几列,

才能释放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也许也发现了,

似乎身边的剁手人都有这样的癖好。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

让它有如此魅力?

一次失败,造就了“减压神器”

故事要从一对好基友开始讲起。

1957年,经营着一家机器商店的美国人

阿尔弗雷德菲尔丁(以下简称老菲尔丁),

遇到了从瑞士来的化学家马克查文斯。

两个人一拍即合,决定创业。

查文斯负责创意,老菲尔丁负责技术,

也算是绝佳组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查文斯(左)老菲尔丁(右)

两个充满斗志的年轻人最初的想法,

是研发一种有3D浮雕花纹的新型壁纸。

当查文斯乘坐飞机时看到窗外的云朵,

感觉云朵就像是用来保护飞机安全着陆的,

由此受到了启发。

两人合作研发了机器,

也选定了材料,

但结果却让他们大跌眼镜:

类似塑料浴帘的模板被塞进热封机后,

出来的却是一张满是气泡的薄膜。

说好的3D浮雕花纹的新型壁纸呢?

视频:气泡膜生产过程(时长1分24秒)

查文斯和老菲尔丁并没有因此丧气。

他们认为,即使是失败产品,也一定有它的用处。

两人先是为压花机器和材料注册专利,

接着又为它想出了400多种用途。

当然大部分的用法都很牵强。

其中一种差点成功的用途是,

他们认为气泡膜可作为温室保温绝缘材料。

他们去温室实地测试,

但保温效果可想而知,

计划又泡汤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管怎样,先成立个公司再说吧。

1960年,他们成立了Sealed Air(密封空气)公司。

公司一成立,事情就出现了转机。

当时,IBM刚刚研发出1401型电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商机出现了!

这款大型的计算机要经历长途运输,

精密仪器需要被保护不受到损坏。

利用气泡膜包裹后就可以向海外运输电脑,

气泡膜由此打开了市场。

有人专为“减压神器”写了研究论文

1992年,美国西新英格兰学院的

心理学教授凯瑟琳狄龙,

写了一篇关于按压气泡膜可以缓解压力的论文。

她在论文摘要中写到,有30名学生参与了实验。

狄龙教授认为,触碰会让人冷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古希腊和现在的亚洲大部分区域,

人们习惯携带一块表面光滑的石头、琥珀或玉石。

这是一种被称为“安神珠”的东西。

物如其名,它通过提供一种令人愉悦的手感,

来使人镇定、冷静下来。

狄龙还认为捏爆气泡膜上的气泡,

与双手正在忙碌拥有类似的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些捏爆两张气泡膜的人

比他们之前要冷静、清醒得多,

也比那些没捏爆气泡膜的同学要冷静得多。

心理学家Robert E指出,

将“气泡膜”用手指捏破这个行为

是缓解压力对应法里面十分自然的一种方法。

使用指尖来捏破“气泡膜”

和“抖腿”、“手指在桌子上咚咚咚的敲击”,

可以视为同种性质的行为,

使感受到压力的人们紧张的肌肉放松,

能够起到减轻压力的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认知心理学家 James J. Gibson认为,

看见塑料薄膜泡便不知不觉地想去挤压它,

这是在心理学上被称为

"affordance"(可供性)的现象之一。

affordance强调的是环境或者物体

对于人的行为的拉扯作用。

人无需费力气去分析加工物体所提供的某些属性,

即可轻易地利用这些属性完成任务达成目标。

这种简单的方式,却能高效地破坏某种东西,

满足人人皆有的潜意识——

强迫症 + 破坏欲 + 感官刺激。

这是一种低成本的愉悦感,

机械却能非常有效地对抗低落的情绪。

当捏气泡膜成为一种文化

如今,气泡膜俨然成为美式文化的一部分。

每年1月最后一个星期一被当作“气泡膜感谢日”。

也许确实值得感谢,

毕竟它们“爆破”了自己,

给人带来了无限乐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这个有点莫名其妙的节日是怎么来的呢?

据说2001年,美国一家电台

在播放节目时收到一批麦克风。

刚送到的麦克风被气泡膜包裹着。

主持人打开包装时,

气泡膜上的气泡被按掉的声音,

也通过无线电播放了出去。

听众反馈说,他们爱上了这种声音。

“气泡膜感谢日”就这样传开了,

而且还得到希悦尔公司官方认可。

无独有偶,为了表示对气泡膜的喜爱,

日本也成立了“气泡膜纪念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年8月8日,

日本纪念日协会将其定为“PUTIPUTI之日”。

塑料薄膜泡一粒粒排列起来,看上去象是8字,

挤压下去会发出 PACHIPACHI的声音,

这便是节日的由来。

如果每次都要等快递盒里的气泡膜,

那就不能即时释放压力了,

为了满足小部分人“变态”的需求,

聪明的商人们开发了多种气泡膜衍生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这款气泡膜挂件,

只要对准气泡施加压力,

录制的挤破真正塑料薄膜泡时的效果音,

就会从迷你扬声器被播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嫌挂件累赘,

那干脆装上这款气泡膜手机壳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往气泡膜里填充彩色墨水,

它就成了气泡十字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次看似失败的创意,

却没想到几十年后成了人们放松心情的解压工具。

而在无处不在的“贩卖焦虑”的当下,

身边常备一张气泡膜,

也许马上要成为标配了。

-----------------------------------------

出品:NewsClass、浙江省科协

新闻已旧,真知恒久,欢迎关注公众号

参考资料:

都市快报《“减压神器”气泡膜是怎么发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