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医院贴出“生意兴隆”的对联,让人看了很不爽。
医院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之地,人们当然不希望医院钻到钱眼里一心捞钱,特别是在当前人们对看病贵看病难感到大为苦恼的情况下,看到医院贴出“生意兴隆”的对联,人们确实有理由感到不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中,医者仁心仁术,因此广受世人尊敬。“是药三分毒,行医百善多”,从事治病救人的医药行业,离不开这个善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中国医药的百年老店,北京同仁堂,就立下了“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这个训条。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这种敬畏之心,就构筑起了医药道德的底线。
以前,药铺常常会贴出对联:但愿世间人无病,何妨架上药生尘。
可是,现在呢,药房促销,会挂出海报:买十赠一,购药满128元,送鸡蛋10个。
医生盼你生病,药店盼你吃药,还是小偷最有良心,盼你有钱。
人们忧心的是,医药行业,善心何在?善心不存,出现疫苗造假这样的恶性事件,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在传统文化观念中,只有两个职业,能被称为“先生”,那就是医生和教师。当然,人们对医生和教师的职业道德,也就有极高的要求。医生和教师,一向被认为是社会的良知和道德标尺。如果一个社会,医生和教师,都没有善心善行,那么这个社会一定是出毛病了。
在强大的仁善文化环境下,医生是不是一个个真有仁心仁术,药商是不是一个个都诚信无欺呢?如果你真要以为古人一个个都是道德君子,那可就太天真了。
“黄芩无假,阿魏无真”,那可是广为流传的古训。黄芩和阿魏是两味中药材,不过黄芩遍地都是,价格低廉,所以在药铺里不会买到假货;而阿魏则是一味名贵的中草药,生于异域,罕见稀有,药店里的阿魏大多是假的。可见,药材真伪难辨,优劣混杂,是中药界自古迄今难以根治的痼疾。
而古代的药商、医生,基本上都是个体经营,并不是慈善机构,当然有商业利益追求。他们内心,自然也会希望“生意兴隆”。当然,受到社会文化的约束,行医卖药者不会直白地表现出逐利追求,可是“但愿世间人无病,何妨架上药生尘”,或多或少都有虚伪的成分在里面。
历史发展到今天,这种强大的仁善文化,依然是影响着人们对医药从业者的道德判断。因此,看到医院贴出“财源广进”、“生意兴隆”的对联,就会觉得刺眼扎心。
我们不希望医院像商人一样逐利,但是医院确实不是慈善机构,而且医院的的确确是能够赚钱的。如此一来,医院就不可避免地陷入道德困境之中。
我们不希望医生从病患身上榨取钱财,有时候看到医生的高收入,都会感到不高兴。但是,如果医生穷困潦倒,果真是我们看到的结果吗?如果医生穷困潦倒,又有多少人愿意去学医?如果医生贫穷困苦,我们又能放心地将自己的生命托付给一个衣食不全的人吗?
单纯地指责医院“生意兴隆”是没有意义的。
如何让医院走出道德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