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猪年刚开始的时候,资本市场喜提两连阳,大家都在期待着今年换了掌门人的资本市场能有重大的转变之时,娱乐圈里的“不知何为知网”的瓜才刚开始发酵,没有完全消化之时,万达和苏宁却给大家带来了猪年资本市场的一个“瓜”。

2月12日,苏宁易购董事长张近东在新春团拜会上宣布,苏宁易购正式收购万达百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达百货)下属全部37家百货门店。

苏宁易购表示,这是苏宁2019全场景零售布局的重要落子,将构建线上线下到店到手全场景的百货零售业态,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数字化、场景化购物体验。不过,对于此次收购,双方并未公开交易价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开资料显示,万达百货在全国的37家门店大都位于一、二线城市的CBD或市中心区域,会员数量超400万人,而此前曾有消息称万达百货将被银泰收购。

这是在连续出售酒店、文旅、海外地产、物管等资产后,万达甩掉的又一块“包袱”。在此之前,曾被寄予厚望的万达百货许久没有消息,几乎被外界遗忘。

马云该找谁要一个“小目标”

提起万达百货,大家应该还记得七年前,关于百货零售,王健林和马云这两位轮流坐庄的“中国首富”曾经有过一个“小目标”的赌约:

哥俩约定在2020年,电商如果占据了国内市场份额的50%以上,王健林输马云一个亿。反之,代表着线下百货的王健林如果占了50%以上,则马云输王健林一个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就在这个百货零售的“首富赌约”即将公布答案兑现之际,王健林把自家线下的万达百货公司卖给了马云的哥们张近东,这波操作让人错愕。

我们就不禁要问,不知道打赢了赌注的马云,到时候应该找谁去要这个“小目标”了......

细节未达到披露标准,因此没发公告

当然,玩笑归玩笑,那么,苏宁易购收购万达百货的事情,也让人们相当好奇,因为对于昨天早间张近东在公司内部会议上披露收购万达百货37家百货门店一事,也有人提出苏宁易购的这桩收购为何没有进行公告就由董事长直接披露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此,苏宁易购昨天晚些时候通过深交所互动易进行了官方回复作出解释。苏宁易购表示,此次实施收购的是苏宁易购的全资子公司南京苏宁百货有限公司,其收购了万达百货有限公司下属37家子公司100%股权,该37家子公司分别经营37家万达百货门店。依据公司章程,本次交易属于董事长审批权限,公司履行了内部审批程序,本次交易对价、收购标的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净利润均未达到深交所股票上市规则应披露的标准。本次交易情况,具体可参考后续公司披露的定期报告。公司对外投资严格遵循深交所股票上市规则、公司章程以及公司对外投资管理制度相关要求。

万达百货卖不到80亿?

那么,苏宁易购收购万达百货的交易价到底是多少钱?为此,记者联系多位接近交易的知情人士、交易所相关人士、多位会计师事务所人士及并购专家,力图还原双方交易价格。

根据深交所最新修订的《深圳证券交易所行业信息披露指引第 8 号 ——上市公司从事零售相关业务》有关条款显示,按照年度相关购买、租赁合同总额达到《股票上市规则》第九章、第十章相关标准的,应当及时履行相关审议程序及信息披露义务。相关购买、租赁合同金额虽未达到披露标准但影响重大的,上市公司应当参照前述要求进行披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据深交所2018年11月最新修订的《股票上市规则》第九章、第十章相关标准显示,上市公司发生的交易达到下列标准之一的,应进行及时披露:涉及资产总额占上市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总资产的10%以上;交易标的营业收入占上市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10%且绝对金额超过一千万元;交易标的净利润占上市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净利润10%以上且绝对金额超过一百万元;成交金额(含承担债务和费用)占上市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10%以上,且绝对金额超过一千万元;交易产生的利润占上市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净利润的10%以上,且绝对金额超过一百万元。

多位业内人士介绍,由于规则要求 “经审计”的财报,苏宁易购尚未发布2018年度经过审计的财务报告,可以2017年度报告数据为此番交易对比数据。

苏宁易购2017年度报告显示,2017年度总资产1572.77亿元,那么,以此推算,万达百货资产总额未达到157.28亿元;苏宁易购2017年营业收入1879.28亿元,以此推算万达百货营业收入未达到187.93亿元。

同时,根据2017年财报,苏宁易购2017年归属净利润42.13亿元,那么,以此推算,万达百货的净利润未达到4.21亿元。此外,苏宁易购2017年净资产为789.58亿元,照此计算,此番交易额未达到78.96亿元。

对于不足80亿元的交易额,接近苏宁的人士透露,此番交易算是抄底,肯定不超过80亿元。

“扶不起”的万达百货

万达百货创立于2007年,前身为“万千百货”。是在万达商业地产发展初期,为了支持万达广场而衍生的业态。

成立初期,万达百货主要依靠万达集团的“输血”进行快速扩张,虽然收入迅速增长,但仍处于亏损状态中。2012年,万千百货更名为万达百货,集团对万达百货的投资逐渐缩减并撤出,希望万达百货独立发展,自负盈亏。

但此后,万达百货的发展并不顺利,业绩也出现波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3年,万达百货完成收入154.9亿元。由于推迟了长沙、武汉等几家店的开业,全年仅完成调整后计划的91%,净利润增亏7%。万达百货也成为当年集团“唯一完成指标不佳的公司”。

2014年,“在经济放缓、电商冲击、成本上升等多重不利因素叠加形势下”,万达百货新开店24家,累计开店99家,收入256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1.6%,同比增长65.3%;完成利润目标。

2015年,万达百货收入230.5亿元,比上年出现下滑。2016年,万达百货的收入进一步下滑到178.2亿元。

从2015年开始,万达百货就出现关店现象,并引发商户的联合抗议。当年7月,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表示,“要关掉国内一半的百货门店”。当年全年,万达百货关掉了全国约90家百货门店中的46家,仅保留盈利门店。

据悉,电商冲击、经济放缓、成本上升等,都是万达百货关店的原因。且长期以来,万达百货的毛利率一直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在万达集团的收入结构中,万达百货占比较少(近年来占比不足5%),其重要性已今非昔比。与此前的出售动作相比,出手万达百货并非是应对系统性资金风险,而更多出于“止损”的目的,并拟集中力量发力其他业务。

双重压力下 王健林选择转型轻资产

万达百货在全国的这37家门店大都位于一、二线城市的CBD或市中心区域,会员数量超400万人。近两年万达百货的经营业绩并不算差,公开资料显示,其近两年的销售规模稳中有升、净利润水平在持续提升。但这显然没能阻挡万达百货成为王健林万达“瘦身”计划的又一个目标。

在主动转型与被动转身的双重压力下,王健林从2017年开始启动万达的“瘦身”计划,大量出售旗下物业和土地储备,降低负债率转型轻资产。其中最受关注的举动就是,2017年7月10日,万达和融创中国签订631.7亿元商业地产包交易框架协议。9天后,新买主富力地产的出现也使这笔交易出现了一个不小的转折。7月19日,万达、 融创、 富力三方签署战略协议,此前定价为631.7亿元的商业地产包小幅上涨至637.5亿元。其中,融创中国以438.44亿元的价格接手万达13家文旅城91%的权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后,万达的“瘦身”一直在持续。直到去年10月底,万达集团及融创中国双双发布公告,宣布融创将以62.81亿元的价格收购万达原文旅集团及13个项目的设计、建设和管理公司。

正是伴随万达的“瘦身”,苏宁也早在一年之前就与万达产生了交集。去年1月29日,万达集团官网宣布,腾讯控股作为主发起方,联合苏宁云商、京东、融创中国与万达商业在北京签订战略投资协议,计划投资约340亿元,收购万达商业香港H股退市时引入的投资人持有的约14%股份。其中,融创中国和苏宁分别投资95亿元,持股比例为3.91%。按此比例计算,万达商业此次融资整体估值约2429亿元。时隔一年,苏宁再度收购万达百货门店,不仅成就了自己的百货梦想,也再度为万达“瘦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