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感冒的高发季节,去各个医院诊所,都会看到一片“吊瓶森林”,在我国感冒选择输液才能好的快的观念根植于百姓心中,所以哪怕只是个普通感冒,你也会发现病者也不断要求医生给他开液体,希望打几瓶吊瓶才能好得快,其实并不是什么病都要通过输液来治疗,国际医学上遵循的原则是,能口服治疗的就不会选择注射治疗,可以进行肌肉注射的就不应该选择静脉注射。在国际上平均每人每年仅输液2.5至3.3瓶,而在我国这种过度输液的状况却成为了常态,达到了平均每人每年输液8瓶的惊人数量。其实采取不正确的输液,反而会造成更加可怕的后果,甚至会危及到生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导致产生耐药性

通常人体中的菌群是处于平衡状态的,如果长期选择输液治疗,就会打破人体内稳定平衡的菌群状态,使患者产生耐药性,如果后期有疾病在采取此法治疗,效果就会不佳,导致病情延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导致免疾力下降

表面上看输液治疗,恢复得快,只需2到3天就可以好转,但其实这样反而让身体产生了对药物的依赖性,自身免疾细胞没有激活,就像士兵不练兵,战斗力就会下降一样,你自身的免疾力就会不断下降,更易生病。

3、导致药物性肾损伤

是药三分毒,输液进入体内的药物,要通过我们的肝肾来分解排出体外,过度的依靠抗生素,就会加大肝肾的负担,有可能导致药物性肾损伤。

4、导致药物过敏,产生较大风险

不少人都是在输液过程中因严重过敏而失去生命,在所有药物剂型中,静脉输液发生不良反应是高居榜者的。输液会加重心脏负担,产生红肿,发热等过敏反应,严重的还会导致休克死亡。

那么什么情况下才应该采取输液呢?在病者病情危重情况下,或是患有严重急病,口服无法缓解,或是病人消化系统不好,不能口服给药,或是患都身患皮肤病,外用药无效时才要考虑输液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