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方红色字体,关注:农爱邦,了解农村热点资讯!

随着生活标准的提升,农村宴席也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以前装菜的小碗换成了别致的大碗,以前菜品标配荤素,逐渐变成了大鱼大肉龙虾鲍鱼。以前的三五桌,现在是楼上楼下摆满,有的地方摆出半条街去。其中变化更多的是新时代下的农村人的心理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前的农村办酒席,仅仅局限在婚丧嫁娶,不像现在的迁居酒、升学酒、买车酒等等,不知道是哪个时候,这些犹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随着宴席的成本增加,宴席需要送的礼金也在不断的增加,由原来的送米、送面、送白糖,到送钱,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到现在的200元打底,300,500,一千,甚至数千,让普通百姓情何以堪!

现如今宴席的范围也在无限的扩大,从之前的邻居亲戚朋友,到如今八竿子打不着的人,一个电话你就得去赴宴。一赴宴就得送礼。”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几百年不联系的电话。很多农民或者城市家里都有一个记着“人情往来”的账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载着每一笔收到的礼金。这个账本是以后随礼或者收礼的唯一依据,是万万不能丢掉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2017年的数据显示,有大约90%的人支持制止办酒席送礼。村民们心里都明白,宴席是一家摆,十家亏。十家摆,家家亏。既然是这样,那为什么还要摆呢?不摆的亏得就越多,摆与不摆都得亏钱。但是,如果摆宴席,就能收回来一些。为了减少损失,一个村子里30多户,几乎家家都得摆。谁都不想得罪人,谁都不想吃亏。于是,他们一边大骂摆宴席的,一边自己硬着头皮也在摆。就这样,这股风气也就进入了一个尴尬的循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股越刮越盛的随礼风绝对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只有在这个人情大于规则的社会氛围中,每个人都被其所困,每个人都无力打破,也逃脱不出这个圈子。“随礼”的四句话——范围越来越广,频率越来越高,花样越来越多,关系越来越淡。到最后,苦的是寻常人家,苦的是自己。了解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农爱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