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俗语:“子不言父过”,下半句也非常中肯,却鲜为人知
中国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文化中的一部分,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就有我们挂在嘴边的百善孝为先,尊老爱幼,孝敬父母是为人子女的本分和应尽的义务,也是中华民族传承了千百年的美德,即便是当下,很多人也是需要遵守和奉行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除了是一个文化大国更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而在农村中人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又总结出来了很多的俗语,通过简单的语句反应人们生活中的日常,如今仍旧流传,不得不令人感叹古人们的智慧。当然其中关于介绍孝道的也有很多,比如”子不言父过“,其实关于这句俗语还有下半句,也十分的中肯,但是却鲜为人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古代的社会中,封建等级制度是非常严重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这些都是古代等级制度的一个体现,意思就是君王说的,丈夫说的都是正确的,是不可以反抗的,而出自礼记中的:子不言父过”,意思说的就是即便是自己的父亲做错了事情,儿子也是不可以说父亲的过错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孝道,是礼记中记载的,以前的礼记主要就是来教导人们做事情要手规矩,讲礼数。不管是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和条件下,在外面都要时刻保持谦逊的态度,因此父母在外面不要赞颂自己的孩子。孩子也不能在外面言论自己父母的过错,如果是在自己的家庭中,就是可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我们大都知道子不言父过这句话,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其实还有后半句,那就是“女不言母奸”,这后半句其实并非是有明确的出处的,只是百姓们根据前半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作出来的总结,后来被人们传颂起来,意思就是说作为女儿是不可以在外人面前言论母亲的奸诈,投机取巧的,这也是一种不孝顺的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这两句话放在如今都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的,如今的社会人人平等,即便是自己的父母犯了错误,身为子女的,是要帮助父母及时的指正出来的,只不过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辞和态度,提出错误并让他们改正,避免同样的错误下次再犯,这才是为人子女应尽的孝道和处理问题的态度。
好了,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这些俗语的解释了,小编认为,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如今,无论是长辈还是晚辈之间,如果是一方犯了错误,另一方都是需要及时的指正的,不应该逃避问题,遇到问题及时解决,才是一个应有的态度,不知道大家是如何认为的呢?欢迎给小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