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这篇文章,来自白先勇先生的细说红楼。白先勇先生应该也认为,红楼梦贾宝玉应该就是歌里唱的类似傻仔错体。

红楼梦的英译本很好,是戴维霍克思(DavidHawkes)跟他女婿闵福德(JohnMinford)两个人合译的,用了非常漂亮的英文。霍克思把自己在牛津大学的教职都辞掉了,专门翻译这本书,跟曹雪芹样“十年辛苦不寻常”。

他说,西方读者喜欢《金瓶梅》、喜欢《西游记》,容易看、容易懂;《金瓶梅》谁都懂,《西游记》好玩、有意思,《红楼梦》却的确有文化上的阻隔。在西方,拿美国的标准,贾宝玉这么疯疯傻傻的一个男孩子,我听到一个美国人说他foolish。

我们说他痴傻,中国有另外的意思,我们的痴傻不是坏事。美国人、西方人很难理解这么一一个hero,他好像不是一个英雄人物。对他们来讲,美国式的那种浪漫、好莱坞式的那种浪漫都不匹配,所以对贾宝玉大概很难抓住这个人到底怎么回事,怎么理解他?

夏志清先生在他的英文著作《中国古典小说》里评论过《红楼梦》,提到十九世纪的俄国小说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他深深地受基督教的影响,尤其是受希腊正教( Orthodox Church)的影响,所以他写的小说到最后都是人跟神、人跟上帝的关系,陀思妥耶夫斯基有一本小说《傻仔》(The Idiot), 写什么呢,有个人物叫作米歇金王子( Prince Myshkin),这个人有点像贾宝玉,也痴痴傻傻的,爱去帮人家,爱人家,最后真的变成傻仔。

唯一不同的可能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写的是一个Christ,而曹雪芹写贾宝玉是一个释迦摩尼式的大慈大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