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5年9月17日,经过重重阻拦之后,钱学森一家终于踏上了归国之旅。10月28日,钱学森终于抵达北京,受到了中国科学院的热烈欢迎。众所周知,钱学森是中国“火箭之王”、“两弹元勋”。正是钱学森的回国,使得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时间至少向前推进了20年。
在人们印象中,钱学森回国就是为了搞导弹的,事实不是如此。关于钱学森的工作安排,最先见于《人民日报》的报道。1955年11月3日的《人民日报》这样报道,“钱学森已经接受了中国科学院的邀请,即将主持和领导中国科学院力学方面的研究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开的资料显示,钱学森和其他归国科学家一样,都是先去科学院报道,然后由科学院来负责安排工作。科学家领导研究的结果是,让钱学森筹建力学研究所。按理,筹建力学研究所是钱学森的特长,研制导弹的任务还没有落到钱学森的身上。
那么,钱学森怎么就跟研制导弹联系在一起了呢?在筹建力学研究所之前,科学院副院长吴有训决定让钱学森了解下中国当时的工业情况,参观考察目的地是东北。从1955年11月22日开始,钱学森在东北整整考察了一个月,参观了东北地区的高校、科研机构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北执行,让钱学森对新中国的工业水平有了初步的认识,这有利于接下来工作的开展。万万没想到,东北之行让一项更为艰巨的任务压在了钱学森的肩上。在东北考察期间,钱学森获悉自己的两个好朋友在哈尔滨,准备前去拜访。
钱学森一到哈尔滨,时任哈尔滨军事工程院院长陈赓大将就获知了这一消息,他立即邀请钱学森来哈军工。在当晚的欢迎宴会上,陈赓专门询问钱学森:“钱先生,你看看我们是不是也能造出自己的导弹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钱学森则立即回答:“这有什么不可能,外国人能造出来,我们中国人一样能造出来!”钱学森如此肯定的回答,给了陈赓等军方领导极大地信心。毫无疑问,哈军工之行彻底改变了钱学森回国后的人生轨迹。
1956年5月,钱学森主持制定了十二年科学规划的第37项《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当年8月,国防五局正式成立,钱学森出任总工程师。从此之后,钱学森与中国导弹的研究紧密地联系了在一起。
参考资料:《中国导弹研究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