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你

行走靠汽车,思考靠网络,联系靠微信,饿了就找美团,嚼着益达减压,养生全靠天命,每天沉浸在快节奏的忙碌中,像个陀螺,换个地方、换个方式、换个频率不停旋转,好好生活成了最大的奢饰品。

然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日复一复做着自己热爱的事,内心强大而平和,超脱而豁达,不被都市的节奏干扰,在造物的过程中,恪守手艺人的精神,遵从内心的善意,寻找生活中的舒适感,安静而执着,缓慢而专注。

正如李宗盛所说

“所有精工制作的对象,最珍贵不能替代的,就只有一个字“人”,人有情怀,有信念,有态度,所以,没有理所当然。就是要在各种变量可能之中,仍然做到最好,世界再嘈杂,匠人的内心绝对必须是安静安定的”。

手艺人,亦是守艺人

郭发万老人今年81岁,在恪守责任和追求信仰的道路上已走过70年,佝偻的脊背下,蕴藏着的,是他一辈子的专注、执着与信念。

作为巧家红糖非物质文化技艺传人,郭老11岁便进入糖坊学习,他从不研究何为匠心,匠品,只知道,学习了一门手艺就有守住一门手艺的责任,先做守艺人,才是手艺人。

机缘巧合下,央视传承栏目组在寻糖之旅中,发掘了产自云南昭通巧家县的小碗红糖,也被郭老和老糖匠们“固执、缓慢、少量、讲究”的精神深深打动着。

糖是一味药,治愈心里的苦

云南巧家县是郭老从小生长的地方。金沙江干热河谷生长着5000余亩夹沙地甘蔗,那里雨热同期,日照率高达80%,甘蔗汁水多,甜度够,粘度高,是老糖匠们最中意的上等糖料。

吊炤、榨汁、熬煮、装碗,5口连环锅熬煮

从青绿色的生水到馥郁的蔗香红糖,离不开巧家独有的重头戏,点糖油。

“糖匠好当,灰难放”,当糖浆呈岩浆状时,加入菜籽油炒熟花生米粉,作点糖油,加多加少都会对红糖的糖色、口感、形态有所影响。

糖浆色泽金黄,糖泡大逐渐向小过度,直到像岩浆一般,不断翻滚,咕咕作响,碗碗糖的制作便算作成功了。

从前,车马慢,日子苦,红糖便是那清苦中一点甜,温暖的不只是人们的胃,还有年复一年寡淡的生活。

一流的匠人,人品比技艺更重要

巧家小碗红糖是由纯甘蔗原汁手工熬煮而成,不添加任何的香精、色素、防腐剂,纯度、甜度皆是一等。

因为是纯手工工艺,巧家红糖熬煮的时间更长,所需的甘蔗原汁更多,红糖的成本一度偏高降不下来,市场的接纳度和认知度也低,这可急坏了老人们。

有人甚至曾劝我们动点歪心思,使用化工原料赤砂糖来控制成本,结果被郭老狠狠教育了一番“无论做什么,都不能对不起自个的良心”,这句始终话铭刻在我们的心中。

现场图2

功夫不辜负有心人,经过3年多时间对市场的探索、教育,巧家红糖知名度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对红糖的真假有了新的认知。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匠人淬炼心性,养成纯真秉性,在充满诱惑的世风之下,坚守本心,本身就是一种伟大。

超越平凡,才是众望所归

郭老对于巧家红糖手工艺和品质的执着,让我们在错落交织的快节奏与慢生活中找到了平衡点,是浮躁的社会里的些许慰藉,暖了寒冬的胃,解了身上的痛,去了心里的苦,也平定了那颗漂泊不安的心。

口中饮下的是温暖,随身便携的是安逸,那是糖匠苦心守艺的点滴心血,也是对“超越平凡,才是众望所归”的完美诠释。

人这辈子,总是需要一些善意和执念来过活的,专注于手中的东西,无愧于天地,对得起良心,至于其他的,便留给时间去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