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岳庙位于万荣县城西街,庙宇规模雄伟,创始年代不详,唐贞观年间即公元627年至649已有之。元朝至元28年至大德元年1291年至1297年重建。后明清两代多次予以扩建和修补,庙内主要建筑有飞云楼、午门、献殿、享亭、天齐大帝殿和寝宫。其中的飞云楼造型秀丽美观,结构组合巧妙,充分发挥了中国建筑技法的特长,是现存古建筑中难得的实物资料。1988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岳庙是按我国最早的寺庙布局,规模雄伟,山门内楼布置在中轴线上,保留着汉唐寺庙风格。现存的飞云楼据考证为明代重建,其余殿宇多为元建明修。山门外不远迎面矗立着飞云楼,其为东岳庙的主体建筑和万荣县的象征。它与晋北应县木塔互相辉映,是三晋大地上有名的木质结构古建筑,故有南楼北塔之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楼高23.19米,它的建筑有四奇:楼的底部一层为正方形,南北直通,中央有四根通天柱,周围32根小柱巧妙相连成棋盘状,共同支撑楼体。这是飞云楼的第一奇妙之处。楼中所有木质构件相连接,没有一颗钉子,无论是大接口,还是小接口,全用榫铆套在一起,连接的天衣无缝,非常稳固。全木质古建结构,无金属构件,这在我国国内楼阁建筑中实属罕见,为二奇妙之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奇妙之处是明三暗五,楼明三层,隐于平座之内有两极暗层,实为五层。上到二、三两层,可以看到这两层各有勾栏护卫着的抱厦各一间,抱厦的中间又用二平柱分成上下两层,被分成的两层都是暗五,是飞云楼最典型的第四奇妙之处,飞云楼三层四滴水,十字歇山楼顶,在抱厦的各层檐下,共有345组斗拱,位置各不相同,形状各异,与檐头32个起翹的翼角互相交织,宛若心花奔放。加上楼顶全披红黄绿色琉璃瓦,在阳光照耀下金碧辉煌。楼的檐角悬有风铃,临风叮当。时有山燕绕楼飞朔,给这幢古楼平添了一派生机。在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之时,登临飞云楼,东岳庙四周高楼低厦,鳞次栉比,整个万荣城下尽收眼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了飞云楼,步入午门。午门宽七间,深六椽,单搭歇山顶之建筑,梁架简朴,斗拱规整,为元代遗风。午门西壁联嵌有石碑,出午门进献殿,献殿为祭礼之处,殿宽为七间,深六椽硬山式层顶,斗拱四铺作,前后檐及中柱上,皆用大额枋,保持特有的元代建筑特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献殿以北疋有享亭,为东岳大帝享用献殿献贡之处。亭为方形,十字歇山顶,琉璃脊兽完美,四周勾栏流云盘龙。享亭建筑形式犹如八卦,玲珑剔透,耐人观赏探求,游人至此,驻足良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亨亭接连东岳大帝正殿,该殿宽深五间,平面近方形,重檐歇山式屋顶。前檐柱收刹较大,殿内梁架,犹存元制,殿顶装饰琉璃脊兽,为清代所作。殿内有东岳大帝塑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岳大帝原为姜太公封赐商朝大将黄飞虎(别名镇国武成王)之神,故名为泰山神,秦皇汉武曾登泰山封神,唐明皇泰山封禅时封为天齐庙,由于唐宋历代帝王推崇而朝泰山,泰山为东岳五岳之首,故泰山庙亦称东岳庙。现东岳庙己成为万荣县观光旅游一大名胜,海内外游客来此地观光游览必将一饱眼福,欣赏飞云楼外观富丽多变,了解中国楼阁式古建筑特有的造型艺术魅力,深领万荣东岳庙的古建筑科学性与知识性,一定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