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鄂在他的杂记手抄稿中写道:“其实古月轩者乃乾隆时苏人胡学周在苏自设一小窑,专制瓷瓶、碗、烟壶等小品, 不惜工本,一意求精,故其出品均极精美,时人好之,故号古月轩主人。乾隆南巡,见而称善,其人亦温雅端方,谈吐可喜,于是携之京师,以掌御窑。”1915年出版的《辞源》在古月轩条目中也是这么写的。刘鄂杂记在前,《辞源》出版在后。

清未民初有一部《饮流斋说瓷》,是许立衡写的,他写道:“古月轩凡三说,一谓古月轩属于乾隆之轩名,画工为金成,字旭映者也;一谓古月轩为清帝之轩名,不专属乾隆,历代精制之精品均藏于是轩也;一谓古月轩系胡姓人,精画料器,而乾隆御制瓷品仿之也。三说者所闻异词,所传闻又异词”而陈亮伯所写《陶瓷》中也基本是这样叙述的。

清王朝灭记,宣统皇帝仍居皇宫,皇宫前朝的武英殿以及文华殿,辟为古物陈列场所,百姓可以参观。一些收藏家以及古董商前去游览参观,见康、雍、乾的珐琅彩瓷器底款没有“古月轩”三字,仍然是年号款。怎么会叫古月轩呢?大概内宫有个地方叫古月轩,收藏这类瓷器。不少人对此说颇感兴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国十三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废除大清皇帝称号,宣统迁出皇宫。之后,皇宫成为故宫博物院。曾有人查遍故宫、颐和园、热河行宫,寻找圆明园遗址,也没有发现古月轩。 关于胡学周这个人,也查不到人物实据。

可是到了1979年,上海出版的《辞海》“珐琅彩”条目的解释为:“清代康熙时开始炼制,雍正、乾隆时开始进一步提高,其底部有“古月轩”字样,俗称古月轩瓷器。”

1985年中国台北出版的《郭良蕙看文物》中《玻璃·琉璃·料》一文中写道:“根据传说乃得一结论,“古月”即“胡”,故“古月轩”系胡人的住处。相当年郎士宁等人的居所地带被称为“古月轩”,因而得名”古月轩而今安在?为何寻找不到旧址?郭良蕙回答:“古月轩即清三代珐琅彩和粉彩细瓷的统称,也是俗称。据说清三代的官窑彩瓷既无古月轩款书(偶有此种书款者,均系晚清产品),清宫也无古月轩宫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老古董商所谓古月轩指康、雍、乾三代的珐琅彩瓷器,不包括粉彩瓷器,而官窑珐琅彩瓷器不书写“古月轩”款识。书写古月轩款识的有白料胎画珐琅彩的鼻烟壶,质量欠佳,系私人制作。故宫早些陈列的白料胎画珐琅彩的鼻烟壶,底部是用蓝色珐琅彩书写“乾隆年制”宋体款书,质量特别精细。画面是洋画家郎世宁绘的“洋人牵狗”。笔法生动细腻,极具立体感,落款是“臣郎世宁恭绘”,底款是“乾隆年制”兰料宋体字。凡有古月轩款识的瓷器,大部分比较粗糙,应该是清末或民国之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