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历史上最有才的皇帝,尤其是文学方面,在作者看来,唯李煜莫属。李煜,是五代十国南唐的君主,故又被称为南唐后主或李后主。李煜精通书法、工于绘画、又精通音律,在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说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政事”的国君,李煜是失败的;但正是亡国成就了他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地位。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虞美人》就是千古传诵不衰的著名诗篇。

五代·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提到李煜这首词,想必稍有文学素养的人都能背诵出来,唯美的旋律,瞬间把人带到了词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好多人只知道这首词是李煜的代表作,却不知也是他的绝命词。

据记载,李煜即位之时,赵宋已代周建国,南唐形势岌岌可危,他在对宋王朝委曲求全中过了十五年“偷安、享乐”的生活。期间,李煜曾多次向宋纳贡以求保全基业,但以失败告终。

公元975年,南唐被宋朝消灭,李煜成了俘虏,被从南唐都城金陵(今江苏南京)押到宋都汴京,过了两年多的囚徒生活。

相传,公元978年,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虞美人》也因此成为他的绝命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看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

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

诗人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煜的这首《虞美人》,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难怪前人赞誉李煜的词是“血泪之歌”,“一字一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