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公布了数据中国“百校工程”建设院校入选新名单,10所高校成为最新一批数据中国“百校工程”建设院校,其中,本科院校7所,高职院校3所,它们是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项目进入常态化申报阶段后入选的第二批建设院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百校工程”项目 步入常态化申报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据中国“百校工程”于2018年下半年实行常态化申报,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可随时申请加入数据中国“百校工程”产教融合创新项目,“百校工程”的“大家庭”得以迅速壮大,高职院校成为“百校工程”项目数据产业梯队人才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常态化申报首批入选的建设院校有四所高职院校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此次入选的建设院校有三所高职院校

九州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

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主要面向技能型人才与本科院校所培养的主要面向应用型人才,构建起了完整的“百校工程”项目数据产业梯队人才供应链。更多的高职院校加入数据中国“百校工程”,加速具有产业服务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进程,组建合理完整的人才梯队也将为行业应用创新带来充沛动能。

促进产教融合 校企“双元”育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关于如何“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提出了“四个要点”:

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

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

打造一批高水平实训基地;

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百校工程”项目 与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直接对话

“百校工程”项目开展校企专业合作,产教融合新机制与新模式匹配“双元制”模式,“双元”合作开发的国家规划教材,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着眼智慧学习工厂建设,与院校共同设立“曙光瑞翼大数据学院”,成立基于百校平台的“瑞翼工坊”,全力打造真实的企业级人才成长环境,培养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携手“大平台+”战略,推进大数据平台落地,以 “大平台+”战略赋能合作院校,构建协同创新大数据超级平台,实现平台资源与大数据应用共用共享,服务大数据产业创新应用;

启动大数据相关重点学科建设,落实大数据应用的重点行业资源及地方资源,部署集人才培养、资源开发、科研支撑、行业应用及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促进校、政、地、企等多方融合发展,打造创新产教融合生态系统,助力大数据人才培养、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

“百校工程”项目由企业派驻驻校的大数据工程师教师团队形成双师结构队伍,开设大数据专业认知实习实训课程,开展大数据专业教学。不定期开展数据中国“百校工程”大数据技术应用教学研修班,通过常态化的机制设计,提升教师在大数据学科的业务能力与教学水平。

数据中国版图再一步拓展

长春师范大学等10所本科与高职院校的入选,进一步拓宽了数据中国版图,吉林省划入数据中国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数字中国的网络架构。95所院校入选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项目,涵盖211院校、重点本科、普通本科、高职院校等各类型院校,成为了“大数据+人工智能”超级平台建设的重要网络节点。

数据中国“百校工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6年5月,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与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发起以推动高校应用型转型改革、支撑国家大数据战略为目标的数据中国“百校工程”产教融合创新项目,同时指定瑞翼教育作为项目的唯一建设运营方。项目计划在全国范围遴选百所应用型院校,以校企合作的模式共建百所“曙光瑞翼大数据学院”、百个“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兼具应用型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和行业应用服务功能,同时百校联网形成“大数据应用协同创新网络”,构建协同创新的大数据超级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