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是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史上任何人都无法回避、无法抹煞的人物,他的文学造诣很高,但为人却被成是“天使与恶魔”的结合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郭沫若笔下的名言绝句在抗战时期给了将士们很大的鼓舞,然而建国后他的兴致却转向了考古,这本是一件无可厚非之事,只因其太过热爱这项工作,甚至于擅自挖开了古代的皇陵,造成了古文物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一行径给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骂名。

1978年6月12日,这位近代史上广受争议的文人在北京逝世,时年86岁。尽管世人对郭沫若的评价不一,但据其生前的职位以及影响力来说,他怎么都应该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的,况且据郭沫若的儿子所说,父亲生前也曾表示过死后想要葬在八宝山的,但结果却是郭沫若的骨灰被撒在了山沟里,这是为何?

事情还要从一次家宴说起,那天郭沫若给家里人提及了葬于八宝山之事,但他的妻子却劝其“不要麻烦党”,郭沫若听罢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便打消了这个念头,并托人在老家选了一块墓地。

他跟妻子说,我要向周总理学习,死后把骨灰撒在最爱的地方,所以郭沫若的骨灰永远地留在了昔阳县大寨村的山沟里。当时连一块墓碑都没立,后来当地居民为其修建了一座雕像,如今那里还成了旅游胜地。

郭沫若曾在1965年的冬天到大寨里面考察学习,在学习期间他与大寨人民之间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而被大寨人民的精神所鼓舞的郭沫若,在临走前还对大寨的人们承诺说自己还会回来的,最终他的骨灰也回归大寨,永远的埋葬在了这里,如此看来他也算兑现了自己的承诺。

观其郭沫若先生的一生,可谓是波涛汹涌的一生,蒋介石执政时期,郭沫若无惧蒋介石的暗杀,发文登报批判蒋介石黑暗统治,当时有人说,郭沫若就是第二个鲁迅,无惧当局威胁。1978年6月12日新华社发表长篇社论,文中对郭沫若同志的一生作出了积极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