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最重要的生产者,也是消费者,而人口结构的变动直接影响了经济变化。

中国把?16-59岁年龄段的人划分为劳动人口。2018 年年末该年龄段人口约为8.97 亿人,比 2017 年年末减少 470 万人。

从比例来看,2018 年劳动人口占比 64.3%。与此同时,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持续增加,2018 年为 2.48 亿人,占比 17.9%,比例同比去年增加 0.6%。

光大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在《渐行渐远的人口红利》一书写到,老年人和小孩比较多的社会,其消费需求相对劳动生产能力要强,反过来,青壮年人口比例高的社会,其生产能力相对消费需求更高。劳动者人口大于消费者,被视作人口红利的重要标志。

按照当下在校生普遍超过 15 岁,而 24 岁大学毕业之前的群体能提供的生产能力大概率比较弱。如果我们把 24-54 岁年龄段的人口定义为劳动者,24 岁以下、54 岁以上为消费者,2011 年生产者/消费者的比例达到了顶峰 130%,生产者/消费者的比例越高,代表该社会生产力越高,负担小,人口红利明显。

长期以来,中国都享受着人口红利。但随着生育率的下降,中国劳动人口增速放缓,整体数量在 2011年达到最高峰值 9.41 亿人,随后劳动人口绝对数量逐年下降。生产者/消费者的比例也从 2011 年开始整体趋势下降,2017 年为 124.6%。彭文生 2013 年时的观点认为,随着人口红利发生拐点,生产者/消费者比例下降,提供服务和劳动的人数下降,消费人口则逐渐增多,那么商品和服务供给可能愈发供不应求,从而导致上涨价格,形成通货膨胀。近几年来,中国的的确确感到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与此同时,劳动力持续萎缩,容易推高劳动力成本,中国大市场的优势也将逐步丧失。根据恒大研究院的测算,中国劳动人口规模将持续下降,2050 年将比 2018 年减少 24%,至 7.5 亿人。恒大研究院将 15-64 岁年龄段的人口定义为劳动人口,按此测算,16-59 岁的人口会更低。而且,中国社科院 1 月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表示,可能用不到 10 年时间,中国人口不再增长。

根据统计局的数据,2018 年就业人数为 7.759 亿人,比 2017 年少了约 54 万人。此前 6 年劳动人口规模减少并未影响就业人口,这可能跟 2018 年经济下行、贸易摩擦有关,企业倒闭、裁员或缩减招聘需求,从而影响了整体就业市场。中国人民大学联合智联招聘发布的中国就业景气指数报告,曾指出 2018 年以来整体就业景气指数可能没有 2017 年好,整体招聘岗位数量同比减少。

而这样的情况还将继续。3 月智联招聘发布的《 2019 春季人才流动报告》显示,春节过后的两周中,该平台整体的招聘需求人数降低了 4%,而找工作的人数同比增加了 4%。《财新》援引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李希如称,预计未来几年全国就业人员总量还将继续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