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19年的2月的最后一天,转眼就是3月。已经语塞了许久,很多话想讲,每每到了嘴,一想怕伤着人,也就作罢。或许,真是上了岁数。

听说曾经教过的一个男孩,通过某区的教育系统招考试,在不久的将来即将成为了一名教师。回想起这个孩子的成长,真也是一件非常值得让人深思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概13年前,认识了同样做教师的孩子父亲,因为关系尚可,也就走的比较近。当时读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学笛大概2年,却连《扬鞭催马运粮忙》都无法全曲演奏。听了我的建议,父亲让孩子跟着我学笛,同行的还有孩子的表弟。大概也就学了2年左右,孩子到了六年级,在一次器乐独奏比赛中还获得了一等奖。

初中三年,学了高贵的西洋乐器和流行唱法,并没有继续学笛,大概是因为竹笛已是十级满级了吧。到了临近中考的前夕,因为听闻某重点高中有招收“音乐特长生”可以降分的消息,临时又找我继续上课。好消息是这孩子获得降分的名额;坏消息是降了分,文化成绩还是够不上这所重点高中。

中考后的暑假,继续上了几课,完成了预付的课程后,就没有继续跟我学笛。高中就读了一所普通的中学,因为某些原因,孩子开始出现了厌学,也因为竹笛在学校内有所展露。自己希望继续学习竹笛,并想走与此有关的专业。有能力的父亲,通过关系办理借读手续在一所具有艺术类办学的高中继续学习,并通过能人的关系联系到了省城里名师继续学习竹笛。

高考时,还曾参加一所名牌大学的“艺术特长生”考试(现在叫“高水平艺术团”)获得合格的成绩。 因为文化课成绩的所限,最后是通过省艺术(音乐)联考的成绩关联文化课成绩,就读了某重点师范的音乐学专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兜兜转转,坑坑洼洼,索性结局还算圆满。也应该感谢党的好政策,要不几年前就断送了这少年美好的前程。如今一家三口,都是教师,也算是广泛意义上的“书香门第”了。而,竹笛作为“稻草”也完成了他救命的作用。

回忆起这个孩子的成长,唯一值得我体会并深刻的记住的一点:竹笛之于大部分家庭,其实并不是那么重要,除非这孩子无路可走。而,家长的“聪明”的盘算,往往是因为竹笛的价廉。不到无路可走,他们永远相信自己的孩子都是最棒的那个,而文化课不济,哪怕真是烂屁股,没到发榜之日,他们都有理由相信那花了钱的恶补是有意义的;那求神拜佛来的信念会给孩子考试超常发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社会就是如此的现实,索性我也早不是那个三尺讲台上的欧老师,而当年所谓挂心的“学生们”也无非就是客户,而已。曲终人会散,见多心就凉。

【关注竹笛&关注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