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骨软化症治疗方法分为三大类:药物疗法、注射疗法、手术疗法。

1、药物疗法

包括非特异性药物和特异性药物。

非特异性药物主要作用是抗炎和镇痛,目的是改善症状,主要改善静息痛,对负重时疼痛改善不佳。不能改变骨关节炎的病情,且多有副作用,只能作为短期权宜之计,不宜长期使用。主要包括解热镇痛抗炎药(乙酰丙胺类和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阿片类止疼药、金属蛋白酶抑制剂、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抗氧化剂、骨吸收抑制剂等。

特异性药物主要包括氨基葡萄糖、硫酸软骨素、双醋瑞因、葡糖胺聚糖等。其特点是起效慢、作用有限,相对非甾体抗炎药副作用也较小。但不能逆转病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注射疗法

关节腔注射疗法相比药物治疗,直达病灶,治疗更直接。

(1) 注射糖皮质激素,俗称打封闭。短期止痛效果明显,但副作用也明显,长期注射会加速骨质是疏松、关节退变,诱发高血压、糖尿病等。

(2) 注射透明质酸,俗称玻璃酸钠。主要起润滑作用,不能逆转病情,美国骨科医师协会强烈反对注射透明质酸。

(3) 注射PRP,也就是富含血小板的血浆。消炎止疼作用与注射激素延续时间相当或更长,但是两到三个月左右,效果就明显减退,甚至症状回到从前。

(4) 注射SVF,即脂肪来源复合修复因子。从自体脂肪组织中提取的含有多种具有修复功能的细胞以及细胞因子混合物形成的细胞群,富含间充质干细胞、PRP、生长因子、红细胞、白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通过自分泌和旁泌作用,修复受损部位并再生长。治标、治本、无副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手术疗法

(1) 灌洗法。即在局部浸润麻醉下,在髌骨内上、外下或外上、内下行关节穿刺,用溶液冲洗脱落的软骨碎屑、部分游离体等。

(2) 关节镜手术。包括关节腔灌洗、软骨清理成形、钻孔微骨折、自体或异体骨软骨移植,以及软骨细胞移植。

微骨折,即在软骨损伤部位钻孔,至软骨下骨,使软骨下骨中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软骨源和骨源性细胞渗出,至软骨损伤区,生成替代品——纤维软骨,覆盖关节软骨损伤区。由于纤维软骨不同于正常的透明软骨,力学性能差异导致耐用性有限,所以容易复发。

软骨移植,即以“搬家”形式,将关节非负重区的软骨,替代负重区的缺损软骨。自体软骨移植受限于“供区少”或“骨龄大”;异体软骨移植,受限于免疫排斥问题,所以,软骨移植应用并不广泛。

软骨细胞移植,采用组织生物工程方法,先取出一小块自体软骨,然后体外分离出软骨细胞,并培养扩增,接种到“生物支架”上,细胞与支架结合后,移植到缺损处。这种方法,克服了软骨移植的难点,但是需要进行两次手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矫形手术。

包括外侧松解术、近侧力线矫正术、远侧力线矫正术、胫骨结节截骨抬高术、胫骨结节抬高内侧转位术等。应用指征包括髌骨倾斜、髌骨半脱位、髌骨不稳、Q角不正常等。

手术并发症较多,比如矫正不足、骨不连、感染、关节纤维化、复发性髌骨不稳、皮肤坏死、割骺闭合前截骨导致的骨生长障碍等。随着关节退变,髌骨不稳和关节活动范围异常,导致手术的远期疗效下降。

(4) 髌骨切除术。手术指征为关节严重疼痛并伴有全关节退变,股四头肌功能受限,且不愿意接受远侧力线矫正术。术后伸膝力量下降30%~50%。

(5) 关节置换手术。手术指征为单纯髌股关节骨关节炎的老年人或低运动量要求者。髌骨关节置换术成功率较低,所以通常做全膝关节置换。并发症包括假体松动、磨损和感染。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是最后的选择,只有在其他方法无效时才考虑选用,但不适于高运动量患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结一下,上述治疗方法,大多治标不治本,且副作用大,比如药物疗法、灌洗疗法、注射激素或玻璃酸钠;软骨移植拆东墙补西墙;软骨细胞移植需要两次手术,费时、费事、费钱;矫形手术是基于力线畸形不得已为之,且难免后遗症;髌骨切除和关节置换创伤大,术后生活质量不能奢望……但是,髌骨软化症患友大多年轻,喜爱运动,积极乐观,生活质量要求高,所以,注射SVF是更科学适宜的选择,不仅治标,而且治本不手术、无创伤、无副作用、无后遗症。值得推介给广大患友。

本账号会持续更新关节健康知识,欢迎关注,以及在评论区或私信和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