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相克的锅不应全由中医背,在传统语境中,相生与相克属于公理之一,是文化的核心组成。

教化传承也好,公序良俗也好,这般公理,只允许在其基础上进行演化,不存在证伪存真一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公理中,食物相克非常值得一聊,言之凿凿的相克CP(couple)就有上百对之多,揽括了大部分常见食物,其中近半数组合能致人死地。如此妄言,在我们历史上,确实一年一年、一年又一年地传承了千年。

证伪相生相克,现在已有无数的科普文章,只要花一点时间就能弄明白。当然,如果是通过互联网的话,要注意避开保健品公司、中医药公司、养生理疗馆、中医院、中医药管理部门、中医药大学等等所布下的天罗地网。

好在文章就在那里,不需要重复工作。所以,想尝试着从思想根源角度,分析下食物相克的起源:

一、从传统文化角度,“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组语言CP是我们重要的文化基因。古文语境中,读书人一辈子都在学习和应用对仗,写文章、写诗、写曲、说话,对仗的能力几乎等同于文化的高低。每个字、每个词都被赋予了词性,能够、而且需要被一一关联起来。同样的思维,食物也应该有“性”,也可以一对一的对应起来。而且正如对仗有正对和反对,食物也有相生和相克。这是传统世界观的体现,是操持中文的古人看待世界的思维模式,相生相克的产生,应该说再自然不过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原始的辩证哲学。传统哲学中,几乎没有数学和逻辑的概念,不会给定逻辑前提,也不会按程度分析问题。认识事物时,古人总是设定两个对立统一、彼此关联的因素,用来描述,“离开阴阳便无道”。讲求两个因素的辩证统一,认为没有绝对的黑,也没有绝对的白,白中有黑,黑中有白。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太极阴阳图。自然的,食物也被纳入到这个整体性思维中看待,需要通过辩证进行关联,达到共存共生、相反相成。所谓相生、相克体系,也就水到渠成了,这是必然的哲学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中医(传统医学)。这个说来话多,九成以上民众对食物相克深信不疑,中医可以说是居功至伟。食物相克名录,甚至贴到了中科院和中南海的食堂,有些白发苍苍、鞠躬尽瘁的院士和委员们,看着这些标语吃饭才香。

其实,食物相克没有任何科学依据。以“名头”最响的螃蟹和柿子为例,中医的解释是二者都“性”寒,寒寒相克,二者又同属五行中的“火”,火火相杀。如此大忌,杀人那是分分钟的事。其他的,类似白萝卜和红萝卜,菠菜和豆腐,韭菜和酒,实在不忍卒举。

只需记住,在现代医疗记录中,世界范围内,目前没有一例因同时食用常见食物而就诊的病例。如果有幸,能让我们在世界医疗史上留名,也算为现代医学做贡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