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徽式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源于东阳建筑,徽派建筑作为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中外建筑大师所推崇。古代徽州建筑在成型的过程中,受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观念的影响,显示出较鲜明的区域特色,在造型,功能,装饰,结体诸多方面自成一格。徽式建筑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梁架多用料硕大,且注重装饰;还广泛采用砖、木、石雕,表现出高超的装饰艺术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徽派建筑与其地区传统民居的都有共同的特点,聚族而居,坐北朝南,注重内采光;以木梁承重,以砖、石、土砌护墙;以堂屋为中心,以雕梁画栋和装饰屋顶、檐口见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徽派建筑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传统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不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为中外建筑界所重视和叹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上是徽式建筑的整体风格,接下来将从结构出发,说说徽式建筑。

【门楼】

徽州建筑大门,均配有门楼,主要作用是防止雨水顺墙而下溅到门上

【穿堂式】

又叫“回厅”,穿堂的位置在大厅背后,与大厅紧连,是大厅进入内室的过渡建筑。【大厅式】大厅为明厅,三间敞开,有用活动隔扇封闭,便于冬季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屋脊吻】

指徽派大型屋脊脊吻装饰件。徽州古建的词堂,庙宇,府宅等大型建筑,沿袭《宋营造法》官式作法。

【高墙深宅】

源于徽州聚族而居的民风,千丁之族未尝散居的民风,在国内是罕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格窗】

徽州民居沿天井一周回廊采用木格窗间隔空间,其功能有采光,通风,防尘,保温,分割室内外空间等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街楼】

又称“骑楼”.一般建在正厅之外的街道上空,依托街道或巷弄两旁屋墙,架木铺设楼板筑成,颇为雅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火巷】

较大的宅居所设,主要是用于防火,称火巷。也作居室通道,成为女眷上下轿子的场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楼上厅】

古代徽州雨量充沛,气候湿润,人少山高,防止瘴疠把楼上作为日常栖息之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头墙】

指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应村落房屋密集防火防风,.因形似马头, 故称“马头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人靠】

徽州民宅楼上天井四周设置靠椅的雅称,古代女子轻易不能下楼,倚靠在天井四周的椅子上遥望外面或窥视楼下,故此椅为”美人靠“.,又叫“飞来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井】

徽州民居”暗三间“设在厅前,四合屋天井设在厅中。这种设计使得屋内光线充足,空气流通,但冬天冷,雨天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青瓦】

徽派建筑用材,分为板瓦,滴水瓦,沟头瓦,花头瓦等品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照壁】

设在中国传统建筑 房屋门外或门内一堵独立的墙,是受风水意识影响产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又称影壁或屏风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