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陶渊明最后还是辞官了,辞官的理由很简单,那就是不为“五斗米折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人都说陶公不为五斗米折腰乃是高风亮节,因此他的这种精神受到人们的推崇,但是不要说是上司,即使是见到普通人也要行礼这一习惯仍然是的美德,但是面对比自己还要低的官的时候,陶公不淡定了,他要辞官,因为只为了五斗米的俸禄而要对“乡里小儿”行礼,要毕恭毕敬,这他做不到,于是陶渊明回家种田写花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陶渊明的彭泽小县令都是他叔父陶逵介绍的,但是只到任八十一天就辞官回家了,原因为上级领导派遣督邮吏到彭泽县视察,陶公的部下说:“当束带迎之。”意思是让他打扮得庄重一点,但陶公叹道:“我岂能为五十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于是扔下印戳,扬长而去。陶渊明十三年的仕宦生活,自辞去彭泽县令之后彻底结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辞官的陶渊明恐怕这辈子都不能做官了,从此他就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生活,但是陶渊明显然不是做农活的高手,“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天刚亮就要下田除草,月亮落了才回家,走在杂草丛生的路边衣服都被露水打湿了,但是这么努力,草还是比豆还要多,让人感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人问五斗米到底有多少才会让陶渊明瞧不起?东晋一斗米大约重2.1斤。十斗为一斛,十斛大约21斤。陶潜曾作县令,月俸70斛,也就是1400多斤,但是不是任何一个人普通百姓都可以吃到大米的,如果换成现在的价钱,县令的工资起码5000以上,这很符合现在的工资标准,还不算其他收入,五斗米只是陶渊明的自己给自己的说法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来看下县令的官职,在陶渊明的东晋时代县令是七品,俸禄到了600担,在县令下面还有内台正史令以及内台书令史这些官,其实县令已经不小了,放在现在妥妥的正处级以上的官,而且陶渊明是别人介绍的官,普通人别说做到正处级,又有多少人能考到公务员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陶公超凡脱俗的精神恐怕是做不到了,想要寄情山水的时候还是考虑把肚子先填饱。陶渊明辞去正处级县令之后虽然纵情山水,在之后不知他是否有丢丢感到后悔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