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提出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问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时候是怎么听懂其他国家的语言的?有人回答是只需要找两国交界地方的本地人当翻译就可以了,我认为这样是可行的,因为在几个地方的交界处,会存在相似的语言,有几乎相同的生活方式,这个现象在几个国家的交界出很明显,同样在国内几省的交界处也是很明显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别人眼中有趣的广西:一半讲西南官话,一半却讲白话 。事实上在广西的语言是比较复杂的,因为广西属于多民族聚居地,在广西境内汉语就有西南官话(有人叫北方话)、粤语、平话、客家话、闽南话等大大小小几十种方言土语。

在我这个外省人看来,广西虽然大大小小有好几种语言,但是白话和西南话却是大头,别问我问什么,因为根本听不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了贵州依然是家,离开了桂林和柳州,那就是另外一个地方。去年到广东办事的时候,因为买不到直达广东的车票,所以索性就买了贵阳到桂林的车票。在桂林站我惊奇地发现,居然广西人和我说一样的话,虽然语调有点怪,但是大致也能听懂,当地人说的是西南官话这没错了,但是一旦过了柳州,我就什么也听不懂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广西有人为了划分出使用语言地区的不同,因此就产生了一条广西版的“楚河汉界”,那么这条“楚河汉界”是怎么划分的呢?其实在这条线北面是西南官话的代表柳桂地区,即柳州和桂林,南面是粤语的代表地区,即以南宁以及靠近广东的玉林和梧州等地区代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会出现广西版的“楚河汉界”这个情况?恐怕最大原因就是广西的地理原因,就像第一段说的一样,广西刚好夹在贵州、湖南以及广东之间,广西有个角甚至伸到云南去了,广西刚好处于几者的“缓冲区”,西面是有使用人数很多的西南官话,东面是有影响很大的说粤语的广东以及很多人认为有“白话发源地”梧州,加上古代交通不便导致的“就近原则”,导致两种语言在广西难分高下,广西顺势当起了“和事佬”,顺势划分出了广西版的“楚河汉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