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敢生病”、“社会圈子不断萎缩”、“情感诉求强烈”等特征,是空巢老人群体所具有的共性。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4亿,占总人口的17.3%。
老龄化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话题的沉重程度,对中国来说尤甚。“未富先老”更是贴在中国老龄化问题上的一个不得不正视的标签 —— 应对老龄化的体制尚未形成,养老与医疗保障水平低……中国老龄科研中心预测,中国社会人口将在2015-2035年进入急速老化阶段,其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余寿中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处于带病生存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西方国家的老龄化问题中,英国国家(政府)医疗保障模式值得讨论 —— 医保作为社会福利向全民提供,个人看病实行公立医院免费。对于英国政府来说,养老向来占据政府支出的大头。有调查显示,英国人在人生最后两年所消费的医疗和养老支出,占到一生中总支出的80%。
如今,留给创业者们的新命题则是:既然老龄化趋势无法逆转,如何在提升老人生活质量的同时降低支出成本?这个问题更直白的说法是,是否有技术解决“老了没人养”的困境?以及,老人精神层面的心理需求亟待得到重视,居家老人精神慰藉的缺失,绝大多数正是由于缺乏“陪伴”。
面对这一困境,老人们最终大多以入住养老院这一方式来解决。人工智能浪潮席卷而来,养老院也在悄无声息地变化。其中,提供老年人日常生活的便利性,以及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陪伴”这一刚需,是各企业在奋力研发的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国创业公司Consequential Robotics公司设计生产了一款陪伴型机器人MiRo ——MiRo的外型像宠物狗,是一款可自主编程的机器“狗”。
孤独是很多老年人最大的困扰,动物虽可以缓解孤独感,但具体到协助老人的日常起居,动物能做的实在有限。MiRo被引入到英国的几家养老院,作为帮助老人战胜孤独的“试点项目。MiRo具有基础的情感陪伴和娱乐功能:在设计上,MiRo配备的传感器可以在你抚摸它的时候产生“情感连接”,这种物理意义上的连接会激发它的尾巴的晃动,看上去就是一只对你的抚摸表达快乐的小狗!
更重要的是,MiRo具有检测老人身体情况和预警的功能 —— 在研发过程中,科学家们以仿生技术模拟动物脑部,并内置芯片使MiRo具有感知和活动的能力。双耳则内置麦克风,对声音来源能做出简单的反应,并且经过一定训练,就可对既定指令做出回应。因其眼睛由立体摄像头构成,也能完美的识别人形,它会围绕需要提供服务的老人身边,并发出“嗡嗡”的声音,保持一种“随叫随到”的姿态。该试点养老院的老人手上佩戴的生物识别腕带(用来追踪老人的生命体征)在没有打开的时候,MiRo会持续发出声响直至老人打开腕带,保证老人的身体情况得到实时同步和监测,一旦数据同步时发现异常,MiRo便会发出声响引起护理人员的注意。此外,到了该服药的时间点,MiRo也会准时做到贴心的提醒。这也就是说,MiRo的使用并不局限于养老院,家庭也是一个可以被广泛应用的场景。
Consequential Robotics选择从宠物狗的形象入手,而非“人形机器人”,与“唯恐人工智能替代人类”的威胁论有关。诸多影视作品更是在大众心目中加深了这一反面形象。从威胁感被弱化的宠物入手,正好为“年轻人有能力没时间,宠物有时间没能力”的处境提供了第三种选择。
另外,MiRo的生产在中国深圳完成,是一个典型的英国设计,中国制造的产品。这只是英国人工智能技术输出的众多案例之一而已 —— 作为人工智能的发源地国家(计算机之父阿兰·图灵来自英国),英国政府近年来不断加大对AI的研发投入、数据管理和共享。英国工程和物理科学委员会(EPSRC)已对143个科学项目进行研发拨款,全力研发智能技术和系统,并将技术研发成果输出到世界各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养老院之外,医院则是解决老年人护理和治疗的刚需。英国目前在医疗护理领域的支出约为200亿英镑/年,护理机构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希望通过新的数字工具找到解决老龄化人口问题的需求日益旺盛。英国的一家医疗初创公司OnCare认为,若要让老人得到更好的服务,亟待解决的需求是医护人员在单个病患身上的时间有限的问题。OnCare创立于2017年,由英杰华集团(Aviva)和技术孵化器创始人工厂(Founders Factory)共同成立。作为“互联网医疗”在数字工具化方面的尝试,OnCare为医护人员提供了一系列数字化工具,比如在手机端OnCare App直接上传病患信息并使用协调护理工作的界面 —— 与其他在线系统和手写相比,医护人员随时随地可在手机端做信息输入,其效率得到了大幅的提升。护理人员可以在线访问护理计划,而不是进入办公室。尤其对于护理机构的管理团队来说,他们可以清楚知道护理人员何时登录或退出访问系统,更新病患个人健康状况的说明,以及阅读每个轮班人员在当天护理过程“具体事项”的记录等。
OnCare这类线上软件对于传统模式中“纸质流程”的替代,大大简化了护理工作的流程,也相应地缩减了成本。目前,该公司与25家护理机构签订了工作协议,而这些机构的员工每天都在使用该应用。
老龄化引起的另一大需求便是“远程医疗“。老龄人口的增加通常意味着慢性疾病量的增加,如此一来,慢性病和需要中长期治疗的疾病很难获取良好的医疗条件,如何利用技术尤其是远程医疗服务来提高救治手段和效率则成为迫切的需求。
咨询公司Frost&Sullivan披露过一组数据:2019年医疗人工智能的市场价值将超过17亿美元。面向医院外的数字医疗应用将增长30%,市场规模超过250亿美元。
人工智能和政府医疗系统的打通,无论从提供更好的医疗保健角度,还是从降低成本角度考虑,都极其必要。近几年,英国政府大力推进人工智能在国民健康服务体系(NHS)中的使用 —— 比如以大数据分析的方式对慢性病进行早期的诊断和治疗。预计在15年内,更好地使用该诊断技术可能意味着每年有超过5万人在癌症早期被诊断出来。
2018年2月份,中国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数据报告:每天约有1万人确诊癌症,癌症5年生存率在美国是66%,而中国仅为31%。许多癌症若能及时捕捉到身体的信号、早做检查,便能大幅提高癌症生存率。例如,一期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80%至90%,一期乳腺癌患者甚至能达到10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全球移动医疗兴起的背景下,2017年2月,Babylon Health(下称“巴比伦健康”)与NHS签署了合作协议,以一种补充工具的形式为NHS 111医疗服务热线“分诊”。据公开媒体报道,英国的医疗求助热线NHS 111常年被抱怨:或接听人士非医护专业人员;或长期占线,不能及时解决患者之急需。而巴比伦健康的此次合作,意在分担一部分压力的同时,更合理有效地“模块化”有限的医疗资源。假设,巴比伦健康未来在商业模式获得成功,那么类似NHS等政府机构与大型互联网科技公司的合作或将成为一个主要的模式,既削减政府的公共开支,又能在人口老龄化等问题上提供一定的解决方案。
中国互联网巨头BAT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也常能看到“国家队”资本的身影:据蛋壳研究院的报告显示,目前共有15家“国家队”投资机构/基金参与医疗领域投资,涉及近70个项目。其中,此类资本投资规模相对较大,多为千万级或亿级投资。
巴比伦健康也与腾讯达成了一项协议 —— 一方面,巴比伦健康将轻松获取微信的海量用户,快速推动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另一方面,微信用户也可通过巴比伦健康的APP上传病理症状,结合专业医生的建议后,得到系统提供的医疗建议,当然,这并不是唯一的疾病评估途径,这是英国公司利用其人工智能算法嫁接到中国互联网巨头产品上进行疾病评估的一个重要尝试。此外,巴比伦健康投资方中也有DeepMind的身影。DeepMind正是因其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的开发而声名大噪。
巴比伦健康于2013年成立,2014年便迅速推出人工智能远程诊疗APP,目的为用户提供全天候医疗咨询服务。用户通过与AI机器人聊天的方式查询病症,而巴比伦健康公司研发的AI算法能准确诊断出80%的普通疾病。此外,用户也可以通过视频或文本的方式向在线的专业医生获取医疗建议。另外,该APP还包含健康情况的追踪以及药品配送等服务。
中国互联网医疗的领头者好大夫在线、春雨医生等与巴比伦健康的创新模式近似,其中,好大夫在线 —— 银川智慧互联网医院的模式正式将“远程门诊”、“远程诊断”等诊疗方式确定了下来。这也是好大夫在线把资源对接起来,使得患者在上级医疗机构的会诊后,通过好大夫去找全国的医院。这一做法对于边远地区的帮助非常之大。
此外,腾讯也是好大夫在线D轮融资的投资方,注资2亿美元。事实上,国内至少有超过20家医疗科技企业接受了腾讯的投资。
在全球范围内,老龄化都将是长期被各国关注的重大问题。而2019年的医疗服务,乘着“人工智能之风”,智能化机器人将在人机交互的体验上不断推陈出新,缓解“老了没人养”的情况;另一方面,人工智能 养老的方式也从某种程度上解决老龄化社会劳动力短缺的现象。
人口老化问题绝非中国独有,虽然“未富先老”是事实,但过于担忧未来也是杞人忧天。以全球化为核心,去努力嫁接各国医疗服务提供商、药物研发机构以及代工企业之间的职能,诸如英国创业公司巴比伦健康与腾讯之间的合作,通过数字化平台提供给人们更具可及性的医疗服务,其商业合作模式将持续被借鉴和学习。
文中图片来自GREAT library
想了解更多,请点击: 英国创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