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二战期间,参战各国共建造了194艘航母,其中42艘被击沉。日本工业实力与美国相差甚远,但也建造了11艘舰队航母和18艘轻型航母,美国更是达到了惊人的55艘,还有8艘因二战结束而取消建造。战后,现代战争对航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多数航母被封存或退居二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战航母与现代航母相比,除了名字相同,都能搭载舰载机外,几乎再无相同之处。舰载机的快速发展对航母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战时期的螺旋桨飞机重量很轻,一架不过1-3吨,轰炸机不过5-6吨,普通甲板钢就能胜任。然而自从飞机进入喷气时代后,舰载机的重量增加到了几十吨。舰载机每前进一小步,用于搭载舰载机的航母就得前进好几大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以现代舰载机来说吧。喷气发动机的尾焰对甲板侵蚀极大,是能将普通钢板烧化的,因此现代航母甲板必须由抗高温的特种钢制造。现代舰载机的重量增加了,着陆时需要更长的跑道,或更结实的拦阻索。拦阻索必须能帮助几十吨的舰载机减速,还不能损坏飞机,还要保证能够重复使用。就这么一根小小的拦阻索,全球也只有三个国家能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代舰载机结构复杂了,那么用于存放燃料、弹药、配件,还有负责维护的地勤就需要更复杂。航母上的空间就那么大,可谓寸地寸金,要容纳足够数量的舰载机和相关配套,对统筹规划系统是个很大的考验。航母的载重大了,还要保持最低30节的航速,因此对发动机的要求极高。有能力造航母发动机的国家,相信全球也没几个。

最大的区别是电子系统。未来战争打的是电子战和信息战,这两项不过关,有多少导弹和原子弹也白搭,因此航母需要大量的雷达、指挥设备和电子战系统,这些装备都集成在舰岛上,既要保证性能有要尽可能缩小体积,需要高效的集成系统和发电能力,这又是一道大门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上这些仅仅是建造航母面临的入门级问题,在建造过程中还会有更多的技术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都是需要实打实的工业体系才能完成的,靠走捷径和抖机灵可不行。迄今为止,世界上也只有中美两家具备单独建造航母的能力。至于其他国家,就算给他们完整的技术和图纸,没有几十年恐怕也造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