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谁也没想到,一部苦情“哭片”,会成为近期票房大赢家。
截至发稿时,《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以下简称《悲伤故事》)票房狂轰6.48亿,而且连续7天成为单日票房冠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映之初,没有人会料到这部来自宝岛台湾的小成本电影会搞出“大事情”:上映第一天,排片仅11.5%,票房不到2000万。
后面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被看衰之后,《悲伤故事》却逆风翻盘,越战越勇,一跃而为超级黑马。这,是什么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它口碑好吧,豆瓣评分却一泄如注,目前已跌至4.9分,妥妥的烂片既视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它赢在片名吧,这名字确实很有煽动力。但不妨回顾年初那部《地球最后的夜晚》,片名营销大获成功,然后呢?仅一天就被窥破真相,票房扑街。《悲伤故事》不一样,热度一直坚挺到现在,仍未疲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吧,实话实说,《悲伤故事》赢在题材。如今有个奇怪的现象,大量的热钱争先恐后砸在所谓的“奇幻片”上面,然后往往赔得血本无归。对于投钱少赚钱成色却不容小觑的苦情催泪弹,反而少人问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去年的《后来的我们》、《快把我哥带走》、《悲伤逆流成河》都是很好的例子,再放宽些,高分神作《我不是药神》也算一个。
对于这类电影来说,能赚到眼泪,就能赚到票房。
《悲伤故事》的成功,除了苦情,还因为“丧”。虽然被很多观众吐槽三观不正,但正是因为剧情足够“丧”,才有那么强烈的催泪奇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年人的世界里,总会经历悲伤、孤独和爱恨,那些深埋心底难以言表的情愫,某种程度上能够在这类悲惨的爱情片里得到释放。
看别人的故事,流自己的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苦情“哭片”的胜利,会不会带来一波模仿潮?在影视圈,国人的跟风能力是顶级的。《捉妖记》成功,奇幻片立马泛滥成灾。《神探狄仁杰》系列一火,各种山寨和“神探”梗都相继涌现。
资本的神经是敏感的,如果我们在接下来的几年内看到大量的苦情虐恋片出炉,不必感到惊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编只希望,与其盲目跟风,还不如用心打磨剧本,经营好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