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这个时代的创富传奇,马云和阿里巴巴早已就是如雷贯耳了。在这座诞生了互联网传奇、见证者阿里巴巴一步步崛起的钱塘江畔的杭州城,有那么一些老建筑是不是被路过的你悄悄的错过了?

“浙江”的名字从哪里来?如果想回答这个问题,还要从大潮很出名的钱塘江说起。钱塘江古称浙,全名为“浙江”,也被称为“折江”、“之江”、“罗刹江”。一般在富阳段称之为富春江,杭州段则是我们熟悉的钱塘江了。钱塘江的名字最早来自于《山海经》,因流经古钱塘县(今杭州)而得名,是吴越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河流,是宋代两浙路的命名来源,也是明初浙江省成立时的省名来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钱塘江畔,还拥有一些在历史上声名赫赫的老建筑,不知道路过的你是否错过了?

之江畔,江水流,浩浩钱塘,百年之江。这里要说的就是曾经最有名的13所基督教教会大学之一之江大学的旧址所在了,也是现在著名的浙江大学之江校区。

之江大学的校史也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的一部分。1845年(清道光二十五年)于宁波创立的崇信义塾,1867年(清同治六年)崇信义塾从宁波迁到杭州,1887年改名为育英义塾,1897年正式称为“育英书院”(Hangchow Presbyterian College),1907年在月轮山峦修建新校舍,1911年2月正式迁入新校舍,因地处钱塘江弯曲处,成“之”字形,故改名称之江学堂,1914年因办之江大学计划实现,又改名为之江大学(Hangchow Christian College)。从此开始了这座名校的百年征程。建国后的第二年,浙江省文教厅接管了这座学府之后,美籍教育纷纷回国。此后这座曾经的高教贵族并入了浙江大学,继续燃烧着自己的学术生命,点亮新中国迈向科教大国的星火之光。2007年,浙江大学法学院改名为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并迁址至百年老校园,也就是浙江大学之江校区。现为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和浙江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所在地。

1928年国立浙江大学横空出世。中华民国时期,浙江大学在竺可桢老校长的带领下,崛起为民国最高学府之一,被英国学者李约瑟誉为“东方剑桥”,迎来了浙大百年历史当中最辉煌的时期。竺可桢老校长也因其历史贡献,成为了浙大校史上最伟大的人,并为浙大确立了“求是”校训和文言文《浙江大学校歌》。“求是”的元素,在之江校区的纪念中,也是不可或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江大学到浙江大学的百年征程中,见证了屈辱的近代史到辉煌的新中国的转变。漫步于古朴的校区,每一幢建筑都有着自己的故事。抚摸着青石板和红砖墙,依稀还能看到那个峥嵘的时代里的之大师生的传奇。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之大师生群情愤慨,当校友陈德征来校动员同学投入斗争中,大家不顾校长王令赓和教务主任美维德等人的阻扰,冲出校门与杭州大中学校的师生一道参加游行。这一年,蔡元培先生来杭访问并向全体师生讲话,临行前为之大1926年的年刊题了四个字:“思潮发展”。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之大学生积极参加南京请愿要求抗日,可是到闸北东站时,站上不敢开车,学生就步行到城站,与浙大、西湖艺专等同学一道赴南京,整整36个小时,学生们只吃一顿饭。之江的校史起起伏伏。几次遣散,几次复学,也曾大师云集,星光璀璨。这里的每一步都是故事,流连于学校的美景之中,仿佛下一刻就可以看到民国的大师夹着书走在校园,民国装扮的男女学生随时三五成群走在校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江校区建筑群,大概还有十五六幢楼,主楼、钟楼、旧图书馆、二号楼修葺一新。一号楼二号楼楼建于1910-1920年前。上红房和下红房两幢别墅约建于1902-1903年,圆拱门廊,雕花柱子,留有古罗马建筑痕迹,相当考究。这里是见证中国高等教育起源的地方,有“保存相当完整的近代大学建筑群”,这些完整而未经破坏的老建筑,曾获世界近代学府建筑完整保护建筑第二名。

红砖,青石板,老路,蓝天。这里也是钱塘江畔的杭州城的一颗璀璨明珠。这些独特的人文气息,也给杭州城增添了几分书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杭州城,这些路边的建筑美景怎可随意错过?浙江大学之江校区值得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