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有一个传说,说苏轼有一个妹妹,名叫苏小妹,不仅人长得端庄秀美,而且聪慧机敏,同她兄长一样擅长诗文,博学多才。此时,宋代另一位著名词人秦观,在拜访好友苏轼时,竟对苏小妹一见倾心。不久,便去苏家提亲。这一去,才发现苏小妹名声远播,前来求亲的人很多。这下,苏家老爷苏洵干脆就说:“你们每人写一篇文章,让苏小妹批阅。”后来,苏小妹看了秦观的文章,惊叹道:“不与三苏同时,当是横行一世。”苏洵也大为赞赏,于是很痛快地将苏小妹许配给了秦观。

成婚当夜,苏小妹想为难一下新郎官。于是出了一个对子,上联是:“闭门推出窗前月”。秦观怕对得平庸,不能显示自己才华。于是,他便坐在门前池塘边,冥思苦想。直到半夜三更,苏轼见他仍在池边思索,便悄悄朝池塘扔了一颗石头,瞬间荡漾起水花。秦观陡然间回过神来,望着满池水波潋滟,深受启发,下联脱口而出:“投石冲开水底天”。这时,洞房门“吱呀”一声开了。(这个故事仅为民间传闻,据考证,并不属实。)

《春日》

宋代:秦观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轻雷作响,春雨如丝。雨过天晴,阳光在刚被冲洗过的碧绿瓦片间流光浮动。春雨过后,芍药花犹如饱含泪水,情意绵绵;蔷薇花也娇弱无力地横卧,惹人怜爱。

这首诗描写春雨过后的景象。一夜轻雷响,落下千丝万缕的细雨。细雨绵绵无声润物,像极了杜甫笔下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细雨过后,阳光灿烂,照射在雨水清洗过的瓦片上,折射出晶莹璀璨的光芒,鲜艳夺目,令人心情豁然。

此时,镜头从远处拉回,锁定在眼前的芍药和蔷薇上。不论是“含春泪”的芍药花,还是“无力卧”的蔷薇花,都无比形象地将她人格化,仿佛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个千娇百媚、多愁善感的女子。最后两句,既对仗工整,又含情传神。不禁令人想到,李白笔下的“一枝红艳露凝香”,还有白居易笔下的“侍儿扶起娇无力”,似乎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整首诗读起来,清丽婉约,画面感十足。仿佛令人置身于其中,既有春雨过后天朗气清的明媚爽朗,也有雨后花朵娇媚含情之态。这样一个明媚而娇柔的春日,如何教人不喜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