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问我人生的第一学问是什么,我的回答是“学习”。

学习是我们从“不知”到“知”的必然经过;学习是我们从“不行”到“行”的唯一途径;学习是我们从“不成”到“成”的不二法门。

正如孔子所言,他将人分为上等人、中等人、下等人、下下等人,而要改变和提升的方式就是“学”。孔子曰: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我们的人生正是如此,我们从出生,到成长,到成熟,到成功,到成就,到成名,这中间学习是贯穿始终的。因为学习我们成长了;因为学习我们成熟了;因为学习我们成功了;因为学习我们成就了。

足见唯有坚持学习才能让我们持续成长,唯有成长才能让我们迈向成功,并最终取得成就,所以千万别让不学习和缺乏系统的学习思维成为我们持续成长的绊脚石。

学习是系统的,系统的学习思维包含“12345思维”和“九维思维”还有“道法术器”的思维,也就是我在“从平庸到优秀只差贯通一套万能思维体系”文章中讲到的“易道思维”。(关于什么是易道思维,请翻阅我前面的文章)

我认为没有系统的学习思维支撑的“学习”不叫“学习”,都是在打发时间和混日子。

系统的学习思维之“1”的思维

“1”的思维就是核心思维,本质思维,道的思维,所以学习的核心思维是什么呢?我认为学习的核心思维就是“问”。

《易经》中有讲到君子以学习来积累知识,以多问来明辨是非,以宽容待人,以仁心行事。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学习的过程中,其实质是学习者不断地“生疑-质疑-释疑”的过程。南宋理学家朱熹说过:

“读者无疑者,需教有疑”

因此疑问是学习的关键和核心,疑问能使我们产生认知冲突,能使学习者积极思考,从而在这个过程中完成新的认知,甚至产生创新。相反如果一个人在学习过程,长期处于无问题状态,就说明他思考不够,那学业也就很难有大的提高,当然更无创新可言。

著名爱国诗人屈原在他的代表作《天问》中,对“天”一连提出了一百七十八个问题。在他看来,“天”并非深不可测,因此他打破砂锅“问”到底,务必穷极“苍天”之奥秘。

荀子也说:

“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荀子把“好问”做为学习成才的核心途径,这是很高明的见解,学贵有“问”,有问就有“思”,有思才有“践”,有问有思有践才有“悟”。

因此我们一定要多多培养自己“发问”的能力,同时在面对孩子时千万不要用:“你怎么问题这么多”,“别那么多废话,再问我就揍你了。”等语言来抹杀孩子爱发问的天性,因为你同时也抹杀掉了孩子探索思考和创新的天赋。

既然问是学习的第一大学问,那问什么?如何问?怎么问?这就需要根据所学领域去多多琢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问法结果是大不相同的。但不管我们学什么或处理什么事情和解决什么问题,我们都可以借用两套万能的发问模型。

第一套发问模型就是美国陆军兵器修理部首创的“5W2H”发问分析法。举例:当我们准备要学习一门功课或者一项技能时,我们可以试着发问:

WHAT——学什么?WHY——为什么学?WHO——跟谁学?(为什么跟他学?)WHEN——什么时候学?WHERE——在哪里学?HOW ——怎么学?(学习进度表?)HOW MUCH——学成什么样?学到什么程度?(谁来监督和考核?)

当然5W2H发问分析法应用领域很广,这7个问法是通用型的,因为这是一套闭环的发问法。WHY——为什么是原理,HOW——怎么做,如何做是路径,这两个是比较核心的发问法,也是我们常用的,大家在学习中多多灵活使用即可。

那第二套发问模型就是我在前面文章中提到的我们中国人独有的,老祖宗传下来的易道思维发问法。道的思维主要是“道法术器”的思维模型,那么当我们新接触一个领域一个行业时,我们就可以发问这个行业和领域的:道是什么?法是什么?术是什么?器是什么?

易的思维模式包含:“12345思维模式”和“九维思维”还有“十二维思维”。同样,我们围绕这个行业和领域继续思考12345分别是什么?九维是什么?十二维是什么?然后带着以上这些问题开始去学习和研究,那么我相信学习结果一定会更好。

比如今天我正在写这篇关于“学习”的文章,我就完全是按照易道思维模型的方式在发问,学习的“1”是什么?“2”是什么?“3”是什么?“4”是什么?“5”是什么?,九维思维又是什么?

当我沿着这个模式发问,我就不断思考,不断研究和感悟,于是写出了这篇题为“别让缺乏系统的学习思维成为你持续成长的绊脚石”的文章。

我本人就是一个比较爱学习,比较爱发问,爱思考的人,我喜欢刨根问底,喜欢研究,所以我常常一个人背着手在屋子里来回踱步,有时就这样在一个房间里来回踱步我都可以踱步半天,因为我已经把自己完全沉浸在了思考的世界里。

而每当我思考不明白时,我都会去网上搜寻答案和结果,这时我一般都会百度、谷歌、微博,知乎、微信、还有各类学术网站等去搜一搜,也就是问一问,而每当我做这个动作时,其实就是一次学习之旅,甚至是深度的学习之旅。

所以说到这里,我想再分享一个词叫“搜商”,人们都知道智商、情商、财商,但没有从事互联网的人可能就很少人知道“搜商”,说实话在21世纪的信息时代,我觉得“搜商”比情商,比智商,比财商都重要,为什么呢?

因为你“搜商”高,也就是“问商”高。你就会利用各种互联网工具和平台去搜寻你想要的信息,然后借助互联网你就可以轻松学习,包括利用互联网去解决你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互联网发展几十年来,互联网上存储在各大数据库中的信息和知识还有智慧已经基本包含了整个人类几千年来的知识还有智慧,其实互联网早已成为一个超级大脑。

所以你只需要学会发问和一些互联网搜索技巧,你就比很多人高明很多了,因为从事互联网行业接近10年来我发现很少有互联网解决不了的问题,而互联网正是你我这辈子最强大的老师。

所以也正所谓学问学问,学习就在于多问;思考思考,思考也在于拷问,有问才有思,有思才有问,会问就会思,会问会思自然就会有答案和结果。

所以“问”、“会问”、“常问”、“多问”、“善问”,打破砂锅,刨根问底的问就是我们学习的核心,就是那个“1”,这也是我们探索世界的一把万能钥匙。(如您有更好的系统的发问方法和模型,欢迎在文章下留言交流探讨,更欢迎提供原创文章

系统的学习思维之“2”的思维

“2”的思维就是阴阳思维,所以我认为学习有两个维度,一个是知识或理论或方法技巧的输入,我们可以认为是阴;再一个是学完之后我们对知识或理论或方法技巧的输出,我们可以认为是阳。

我接触教育培训行业也有差不多10多年,从06年大一做安利开始接触培训,到中国平安保险,再到大二在南昌做高校大学生成功学培训,到13年创办财智汇商学院,再到17年开始做国学,这中间我接触了60%的中国培训行业的各种课程和老师。

所以我自己去参加过各种培训和学习,也组织了不少老师去培训和教育学员,同时我还跟很多一起学习的同学进行过不少交流和沟通,曾经也大量观察过我们自己学院培训的一些学员。

我发现凡是只完成了看书、听课、听语音、看视频、记笔记这些个学习方式的人,而没有将所学的知识理论和技巧,包括思维进行讨论、分享、书写、模仿实践、转教他人的人,他们的学习效果都很一般。

而那些将所学知识、理论、方法、技巧,拿去常常跟人交流和探讨,甚至去跟其他人做二次三次分享和讲演的人,特别是模仿着自己去实干一把或实操一圈下来再去教他人的,他们的成长都是惊人的。

为此我在我的《26岁我如何拥有百万身价》一书中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在一个领域成长最快的方式就是去做这个领域的老师。

后来在我专门深入研究如何提升学员学习效果这个问题时,我就发现我们看和听还有记的学习方式都是在做输入的动作,而讨论、讲演、还有模仿着实干还有教都是在做输出的动作。

而这正好符合我们常说的“阴阳之道”,你学习只有输入(阴),没有输出(阳),这就不是完整的学习,也不符合“道”,所以学习效果自然就不好。正所谓“一阴一阳谓之道”,因此要到达比较好的学习效果,就必须完成输入和输出两个维度,否则就根本不能叫“学习”。

因为学习学习,有学还有习,学是输入,习是输出,有学有习才叫学习。

《道德经》中老子言: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意思就是说上等人士听见“道”,会马上勤奋的去刻苦实践;中等人士听见“道”,会将信将疑不一定会回去实践;而下等人士听见“道”则会因为鄙陋而大笑;正是因为下等人士的大笑,才显出“道”的大道至简和高深。

而学习,只是完成了“学”,而没有勤奋刻苦的去完成“习”的人,就正如老子口中所说的那些中等人士。

过去我参加过各种培训课程,我发现大家讨论最多的就是课程是否落地的问题,在此我要说落地也有两个维度,一个是认知和思维的落地,还有一个就是学员自己目标的落地,因为有不少人参加了一些培训课程后常说某某机构某某老师的课程不落地。

而我想说的是不是某某机构和某某老师的课程不落地,而是目前市面上大多培训本来就是商业行为的短期特训班,他们只负责认知和思维落地,而真正落地结果就在于学习者自己,在于学习者是否有学习目标和落地目标,是否有不达目的不放弃的坚定的信念去执行。

如果是自己没有去落地自己的目标,反而在那说机构和老师,那就是在说不负责任的话,因为目标落地是你自己的事情,思维落地是老师的事情。机构和老师只负责思维和认知落地,而你负责目标落地,你负责拿结果。

我曾经在财智汇商学院教学时也很痛苦这个问题,因为做为培训机构,机构好不好招生就在于帮助学员落地的结果如何,所以我反复思考和研究这个问题,直到我机缘巧合的去参加了华尔街的英语培训,我突然找到了答案。

我开始深入思考什么是培训?什么是教育?当我研究完“培训”和“教育”两个词的定义时,我顿时明白了,我过去接触的大多商业课程都只是在做思想和认知的讲解以及行为指导,而缺少那些“技能型教育机构”的培训和教育环节,也就是在教和指导之外同时还有训练+考核+辅导+监督等多个环节。

而如果我们的商业培训机构只做了一个“教”,也就是只做了学员认知和思维和思想教育以及短期的行为指导,然后就没有然后了,那就确实很难有大量的落地结果,因为人都是有差异的,人性都有怕吃苦、怕累、以及潜意识逃避痛苦的弱点。

根据二八定律表明这个世界上毕竟大多数人都是《道德经》中所言的“中士”。

所以后来我还专门研究了一套针对中小企业老板和创业者的不同于市面上大多培训机构的一套教育培训体系,但因为个人能力有限,也可能我研究的那一套太过理想所以一直压在箱底。

那说到这里,我希望大家都能彻底明白,学习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输入阶段,第二个阶段叫输出阶段,只有完整的跑完输入和输出两个阶段并拿到结果的才叫完整的“学习”。

由于文章篇幅过长,我将在下一篇继续为你分享学习系统思维之“345”的思维,还有学习系统思维之“九维思维”以及学习的“道法术器”思维。

最后,如果你看完我的文章觉的有收获,欢迎关注我,我们下篇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