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苏大强流泪”:没有什么爱不可以重来?

其实电视剧播放到中途,不少《都挺好》的观众和读者就已经拒绝接受和和美美的大团圆式结局,认为如此会少了对原生家庭内存在的种种问题的批判力度。

自动代入苏明玉的角色——难道受过的偏心和冷遇就白受了?挨过的打也白打了?前前后后受了这么多气,难道用一本习题册就都能弥补了?

拒绝和苏大强为代表的家长和解的我们,其实在潜意识里拒绝着与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和解。

但才短短不到几天,电视剧《都挺好》那个让人恨得牙根痒痒的奇葩父亲苏大强竟然成功洗白。是什么让各位看官“冰释前嫌”,一下子原谅了那个撒泼打滚去美国、自私自利买豪宅、贪慕虚荣瞎理财的苏大强老师?

原来,老年痴呆症的前兆让大强忙于对抗着记忆的迅速流失,似乎也唤起了心底对儿女的温情,一改往昔的作天作地。

苏大强“穿越回”十多年前,用攒的私房钱给早已长大成人的女儿明玉买习题册的桥段,更是让网友们发起了“为苏大强流泪大赛”,比一比谁对大强的感情深。

这种转变能够来得如此顺滑,沸腾君认为,一方面归功于苏大强老师的神演技,挂着俩有戏的大眼袋,一颦一笑一嗔一痴,到最后让观众情不自禁“黑到深处自然萌”;

另一方面,观众们心里也清楚,电视剧为了制造冲突性和戏剧性,难免有把角色脸谱化的倾向。前半截讨嫌,后半截温情,虽说是套路,但就由着电视剧情节安排一回,哭哭笑笑,体验一把别人的生活,似乎也没什么不好。

这种批判性,不应该将“原生家庭”这一概念笼统打包,扔到一个全然的对立面去讨伐。

家庭是一颗胶囊,将屋檐下几个人的秘密包裹。这些原本不为人知的秘密通过电视剧被缓释出苦味,让大家获得了共情:原来那些我经历过,却以为上不得台面的委屈、羞愤、不公众,别人也经历过。

真实家庭的困境,没有戏剧中针锋相对的张力,而更像是藤蔓,剪不断理还乱。原生家庭里生长的“恶”,更多是绵里藏针,没有大到让你能够像苏明玉那般占领道德审判的高地,在某个瞬间不经意地将你刺痛。

而现实生活中的和解,更没有电视剧里来得那么轻易。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现实中的人,性格注定也比剧中人更为复杂。

被脸谱化的苏大强都尚且不是彻头彻尾的恶人,当沉溺于家庭给我们带来的“伤痕记忆”时,也不应该忽视那一抹由血脉相连带来的温情底色。

面对家人,有很多恨,不会原谅却可以释怀;有很多爱,任何时候都可以重来。

作者:葛书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