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经济大环境中,北上广深谁的抗风险能力更强?确实,根据去年的一系列经济数据,经济大环境已现阵阵寒流,特别是制造业,除了个别产业因去产能而重新回暖,都不同程度出现下跌,以汽车产业为例,同比利润下降7%,销量更是每况愈下。即使在智能手机领域,虽然互联网和移动支付表面依然红火,但手机销量也在逐年下降,增量基本没有空间,智能手机产业一夜之间也到了残酷的存量争夺,刀兵相见阶段。可见,制造业萎靡已是不争的事实,那么,如此大环境下,北上广深作为我国的四大经济航母,面对经济寒潮的扑打,谁的抗风险能力更强呢?

北京以服务业为主导,第一第二产业占比甚小,虽然因产业分流和疏解人口GDP增速有所下滑,但北京在经济结构上占据最好资源,轻资产模式,以金融、科研创新、总部经济为主,在制造业整体不振的今天,受到的压力最小,且全国各类高端人才云集,北京的发展空间依然可观,所以北京的底气最足。

深圳很聪明,知道在高端资源的吸附方面,永远竞争不过北京,今天可以给你,明天也可以收回,只有制造业自己可以牢牢把握,在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中,深圳的工业占比最高,且产业配套、技术储备、创新环境等明显胜出一筹,在全国制造业下滑的大背景下,深圳逆势飞扬,依然保持了高增长。

只有上海和广州不那么从容,长江和珠江入海口分别让上海和广州坐拥大河流域广阔的经济腹地,上海依靠地利,GDP总量在民国时期一举超越广州,也超过了长江沿岸各大城市的总和,城市的地缘优势谁也夺不走,今天的上海经济规模高达3万余亿,依然和便利的水运有着重要的关系。

作为中国的航运中心,,长江流域庞大的进出口货物量大部分经由上海,制造业的不景气必然会影响到上海港的运作,进出口贸易减少,与之相关的航运业务收入也会降低,航运中心是上海着力建设的城市功能之一,经济低迷的大环境下,上海同样面临挑战。广州比上海更明显,本身经济这些年在和深圳的竞逐中疲态尽显,经济规模被深圳一举反超,航运、石化、汽车等行业均有下跌,高端要素的集聚上又不如上海,可以说,在四大一线城市中,广州的压力最大。

同样的经济大环境中,北上广深谁的抗风险能力更强?总体而言,在经济普遍不景气的当下,北京和深圳应该说受到的干扰最小,北京自不用多说,作为决策中心,本身经济就是轻资产模式。深圳相反,制造业相当厚重,且高科技产业占比甚高,影响不大,上海则原有的航运业务量会有一定冲击,而广州在经济积极转型的当口,抗风险能力相对最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上观点你有异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