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人间四月天,一场樱花雨,又让武汉上了国家封面;在2019年的10月18日到27日,随着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大会的举办,武汉更要走向世界,展现一个精彩的自己。
武汉,简称“汉”,是湖北省省会 ,中国中部地区最大都市及唯一的副省级城市,中国内陆地区最繁华都市、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中心城市。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北郊的盘龙城遗址作为武汉建城开端,距今有3500年历史。民国时期汉口高度繁荣,被誉为东方芝加哥,武汉三镇综合实力曾仅次于上海,位居亚洲前列。
武汉也称为"江城"。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诗中写道:"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从此"江城"成为武汉的代称。
武汉襟江带河,交通便利,又誉为"九省通衢"之地。在幅员辽阔的祖国版图上,武汉位于东半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中心,南北东西方向的广州、北京、上海、重庆、西安等特大城市,均距武汉约1200公里。这种居中的地理位置,加上黄金水道长江与南北铁路大动脉京广线在这里交叉成"十"字结构,再加上不断完善的公路网和航空港建设,使武汉成为了我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综合立体交通枢纽。在全国国土开发和建设布局的基本框架中,武汉处于沿江主轴线和京广二级轴线的结合部位,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维系四方的作用。
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水横贯市境中央,将武汉城区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全市现辖13个城区,3个国家级开发区,面积8467平方公里,境内江河纵横、湖港交织,上百座大小山峦,166个湖泊座落其间,水域面积,占全市面积四分之一,构成了极具特色的滨江滨湖水域生态环境。
武汉是中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截至2014年,在汉高等院校98所;其中普通高校和本科院校数仅次于北京居中国第二,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数量居全国第三, 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总数107.26万人 ,居世界第一。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发布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将武汉列为超大城市;同年12月,国家发改委明确要求武汉加快建成以全国经济中心、高水平科技创新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四大功能为支撑的国家中心城市。
武汉的历史可追溯到3500年前的商朝,先秦时属楚国地,秦属南郡,汉属荆州江夏郡,三国时隔江分为江夏、汉阳两县。明清时期分设武昌、汉阳两府,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置夏口厅,1926年汉口、武昌两县改市,1927年国民政府由广州迁来后,三镇统建武汉市。历史上的武汉商业发达,汉口曾是中国“四大名镇”之一。1911年,推翻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就在此(武昌)打响了第一枪。今天,武汉已发展为中国中部地区工业、金融、商业、科学、文化教育中心。随着长江沿岸的开放开发,武汉将建设成为集现代化钢铁、汽车、商贸金融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一体的国际性城市。
悠久的历史文化,给这座美丽的城市留下了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景观。全市有名胜古迹339外,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商朝盘龙城遗址、辛亥革命军政府旧址和中共"八七"会议旧址3处。
武汉城区周围有大小湖泊100多个,且沿长江两岸对称分布,就像串串晶莹的珍珠,把江城点缀得更加美丽。著名的湖泊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东湖和墨水湖、莲花湖、月湖等。市境内还有大小山岳70余座。这些自然景观和体现武汉历史文化的文人景观,构成了有地方特色的3大类旅游资源,山水园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武汉现已经国务院批准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武汉自然风光独特,四季气候分明,拥有大都市罕有的100多个湖泊和众多山峦;武汉的人文景观具有浓郁的楚文化特色,1986年被国家列为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其中风景名胜和人文迹址有闻名遐尔的黄鹤楼、晴川阁、古琴台、岳飞亭,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盘龙城、放鹰台、钟子期墓、祢衡墓、楚王墓群等。
武汉三镇名称的由来,“武昌”之名始于东汉末三国初,孙权为了与刘备夺荆州,于221年把都城从建业(今南京)迁至鄂县,并更名“武昌”,取“以武治国而昌”之意;不过当时的“武昌”在今鄂州市。“武昌”之名移植到今武汉则是元朝初年的事。汉阳一名的来历与汉水密切相关,“水北为阳,山南为阳”是古代地名命名原则之一,古时汉阳在汉水之北,龟山之南,故名“汉阳”;不过因历史上水道变迁剧烈,今汉阳已在汉水之南而名不副实了。汉口古称夏口,在三镇中历史最短,而发展最快,因发源于秦岭的汉水是当时交通便利的水系。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