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国的清明节,想必有许多小朋友们跟爸爸妈妈一起出去扫墓踏青的吧?那么,小朋友们知道清明节的由来嘛?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提起清明,就要先说说寒食节和介子推的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公子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

十九年后,重耳成了国君,为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忆起旧事,心中有愧,亲自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介子推不愿见他,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

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后悔万分,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寒食节,后世又将其与24节气之一的清明结合在一起,便成为了现在的清明节。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非常富有特色的节日哦。

古时候的习俗可真是丰富多样~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浓缩成我们中国独有的国学。国学教育能让孩子轻松驾驭文字,帮助孩子开启文学类早教启蒙,全面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并感受国学的魅力。

然而,国学是一门非常庞大且深奥的学问,我们应该怎么入门呢?

《贝乐虎三字经》是由“贝乐虎”品牌全新打造的一部关于三字经早教启蒙的动画短片。针对0-8岁学龄前幼儿学习和成长特点,精心研发了三字经的唱诵动画系列,适合各年龄段的儿童,把难懂的三字经原文转换为动画,再配上童声朗诵和韵律吟唱,让小朋友轻松地听懂和理解三字经的内容,帮助儿童进行国学启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贝乐虎三字经》共20集,每集三小节,先由童声朗诵一遍,再由成人和儿童各唱一遍,在三遍的反复中,先是调动孩子的情绪,再通过曲谱的韵律和动画的情节加深记忆。不强制,不灌输,先熟记与心,再在成长中不断巩固和升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学启蒙就从《贝乐虎三字经》开始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