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的基本病理变化,是早期滑膜炎,其显著特点是关节滑膜的血管增生和炎性细胞浸润;后者会进一步导致滑膜、软骨乃至软骨下骨组织的侵蚀性破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早期的滑膜病变,是滑膜水肿和局部纤维蛋白沉积,随之出现滑膜细胞增生肥大。正常滑膜仅有1~2层滑膜细胞,而在类风湿关节炎中可增厚达3~7层。早期类风湿关节炎中,滑膜的另一种病理改变是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并向柱状细胞的化生。

正常关节滑膜组织中,仅有少量细胞成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等,在细胞黏附因子及化学趋化因子的作用下,穿过血管内皮细胞间隙进入滑膜间质,使滑膜组织中细胞成分明显增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类风湿关节炎另一重要病理改变是血管翳[yì],病变早期即有血管增生,随着病变进展可发展成血管翳。血管翳是一种以血管增生和炎性细胞浸润为特征的肉芽组织,在血管翳和软骨交界处,可见血管组织、单核细胞及纤维母细胞侵入软骨内,形成“血管翳-软骨结合区”,其内部的基质和正常组织相比,大不相同,如金属蛋白酶增加、蛋白多糖减少甚至缺失,细胞因子分泌增加等。增生滑膜炎性改变形成许多绒毛样突起,伸向关节腔内或侵入到软骨和软骨下骨质,这些病变均可导致软骨的破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病程发展,血管翳可逐渐覆盖软骨,导致软骨变性和降解,形成“血管翳-骨结合区”,进一步引起不同程度的骨侵蚀和破坏。所以,可以说,血管翳是造成关节破坏、关节畸形、功能障碍的病理基础。

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外表现,很多与血管炎有关,而体表的类风湿结节,则很可能是小血管炎后的一种肉芽肿性反应。类风湿血管炎可侵及小动脉和中等动脉,范围可涉及肢体、周围神经及内脏器官等。

本文作者:腿友之家飞哥。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作者。

本账号会持续更新关节健康知识,欢迎关注,欢迎在评论区或私信和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