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教授直言:不幸的孩子往往来自这5种家庭,希望你家不是!

在家庭教育中,父亲是孩子的榜样,父亲的格局往往决定着孩子未来能抵达的高度;在父爱中长大的孩子,有很强的安全感,自信阳光,敢于尝试,敢于突破,往往有着更高的上限。母亲也同样是个举足轻重的角色,母亲特有的温柔和宽容可以让孩子养成宽厚的性格,而母亲自身的修养,往往影响着孩子一生的品德和人格。所以要想孩子有出息,首先就要建立一个健康的家庭。清华教授直言:不幸的孩子往往来自这5种家庭,希望你家不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单亲家庭

从古至今,“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都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很多男人总喜欢用“我赚钱养家,你负责带娃”来当做逃避家庭责任的借口。但事实上,如果一个家庭中缺失了父亲的位置,孩子的心理必然会出现问题。据美国一家育儿杂志发表的调查显示:年龄在14岁以下的孩子,缺乏父爱就会患上“父爱缺乏症”,变得焦躁易怒和抑郁。父亲和母亲是一个完整家庭不可或缺的两部分。母亲偏向把情感和爱意传递给孩子,而父亲则能够把理性思维和责任意识灌输给孩子。缺了哪一块,都无法让孩子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全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庭中有一个过度唠叨的妈妈

妈妈对家庭的事过分控制,有可能指责,有可能唠叨,总是对孩子说很多话,这样实际上就是在通过她的嘴巴满足她的幸福。 ——简单说,这个妈妈还停留在“口欲期”。一个到了妈妈级别的人,那么多的攻击性和情绪都是通过嘴巴说出来,这就说明她正在用她的嘴巴对她的老公和孩子施虐,这样的现象在中国的家庭其实非常常见。如果以上两点画面化一下,可以想象,一个家庭,爸爸是在装模作样地严肃,妈妈在唠叨,孩子就在那备受虐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争吵不断的家庭

都说小吵怡情,可大吵就伤情了。无论矛盾多么深,有什么是不能沟通解决的呢?一个家庭父母感情不合,伤害最深的可是无辜的孩子啊。要知道,经常吵架的父母,不仅会让孩子时刻提心吊胆,也不利于他们创建安全感,更是容易养成遇事就退缩的懦弱性格,对他们的成长百害而无一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离不开手机的家庭

家长在陪孩子时如果玩手机,孩子就会对手机发生兴趣,进而有样学样,发展成手机党。

有心理专家表示,父母在陪伴孩子时玩手机其实是一种“冷暴力”,是对孩子感情上的冷漠。在家庭教育中,长期遭受冷漠的孩子容易产生孤僻性格,不愿和别人交流沟通,心理不能健康地发展;孩子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变得很冷漠,对他人也是漠不关心,甚至有可能成为冷暴力这个“接力棒”的传递者,尤其是他们在处理自己家庭问题时也可能出现障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孩子使用语言暴力的家庭

有导演曾经做过一个调查,调查对象是来自沈阳市少管所的6名拘押青少年,调查发现,这几名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遭受了来自父母的语言暴力攻击:“丢人”、“猪脑子”、“废物”、“你怎么不去死”......这一声声冰冷的谩骂,就像刀子一样刻进孩子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伤痕。父母是孩子的神,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但这些最伤人的话,却是从父母嘴里说出来的。可想而知,这些话对孩子的伤害到底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