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怀不可怕,就看你携带着什么样世界观的情怀。

最近看了一部老电影,剧情不算太新,对于人类未来命运探索永远是个说不完的话题,历史已经过去,看不清楚却能依稀触摸,但未来却永远在迷雾中看不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星期一怎么啦》看完之后,在脑海中挥之不去,并不是为电影中的七姐妹的命运感叹,而是为这个设想的未来社会感叹,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人类的选择是个难题,而且是一道很难解决的难题。

说点题外话,这部电影的英语名叫What happeded to monday?有的翻译成猎杀星期一,个人觉得翻译得太过于夸张,而星期一怎么了这种根据影片原标题翻译反而来得贴切点。

可能是翻译的人想吸引更多的人来观看,不自觉的进行了标题党的改造了。

虽然是部老电影,不过估计看过的人并不太多,最起码在这之前我都没听说过这部电影,只是最近偶然看到了这部电影的简介,确实是这样的标题吸引了我,不是因为猎杀两个字,而是奇怪为什么会这样翻译,好奇没有害死猫,支让我看到一部有意思有深度的电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未来,由于人口过剩和饥荒,政府不得不实行“独生子女”政策。而多出生的子女则会被安排冷冻起来,等到未来地球可以支撑这么多人口的时候再苏醒,塞特曼七姐妹出生了,祖父为了逃避这个政策,对外七姐妹只有一个名字叫塞特曼,对内却是从星期一至星期天命名,每个人只能在自己名字的那一天出去活动,这样每周一个人只能出去一天,其他时间只能在家中躲藏起来。

星期一开始谈起男朋友并怀孕了,她改变了初衷,要真正为自己活,那么其他姐妹只能被牺牲掉,而在其他六姐妹不知道星期一叛变并反抗的情况,却是发现了一个惊天的谎言:也许是冷冻的成本太高或是技术没有达到,那些被造之冷冻起来的孩子们却是被一个个火化了。

正义貌似战胜了邪恶,但是留给人类的难题却依旧是个活生生的现实。

看完电影想到了《复仇者联盟3》中的灭霸,剧中的反派人物卡曼正是如同灭霸一样的人物,她一手操纵了整个事件,虽然反人类反人性,但她的出发点却是为了人类长远的命运,不得不说是一种矛盾的综合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灭霸在复联3中,一个响指随机的消灭了宇宙一半的人口,在他的理想中,宇宙的资源有限,那只能通过控制人口来减少资源消耗,他认为自己会在全宇宙的感激中坐看日出,其实倒是把自己送到了所有人类的反对面,独自面对日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星期四第一次随祖父走出家门的时候,外面是拥挤的人群,这时节已经开始了所谓的冷冻政策,而当三十年后,姐妹们长大了,祖父已经不在了,星期一从工作场所返回家的时候,外面依旧是拥挤的人群,在这样一个短短的时候跨度内,人口依旧是膨胀的,这也意味着这种冷冻政策不会终结,七姐妹得要继续这样生存下去,但是变数已经开始产生了,星期一要叛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这个世界,有两个尺度:微观和宏观。

在微观层面,是个人对这个世界最直接的感受。对于独处抚养七个小女孩的祖父来说,每个孩子都是他的心头肉,把任何一个冷冻起来都无法去接受,至于这个政策是好是坏,对他来说完全不接受,所以他选择了把七个孩子藏起来,那怕给每个孩子不完整的生活。

对星期一来说,什么事都要带头,包括当星期四偷偷外出玩滑板折断了半个手指,那么其他女孩同样要把手指切断,否则星期四就得要一辈子呆在屋中出不去,而断指只是一个埋藏的小火花,为未来的叛变种下一颗种子。

星期一想要过男欢女爱的正常生活,但是这样的每周只有一天的外出已经满足不了她的需求,既然我是老大,其他人只是附带出生的,凭什么要与她人分享生活呢?而当爱情和结晶都有了的时候,就有一个完美的借口去实施自己的叛变了。

而其他女孩的反抗,包括揭露火化的事实,出发点都是微观自保而不是站在宏观的尺度,更没有拿这个去同卡曼当作筹码来威胁谈判,对于未来如何她们是不管的,只管当下能不能存活下去,而存活下去的条件就是摧毁这个制度,揭示这种不道的制度。

在宏观层面,卡曼虽然是个政客,有自己的政治欲望,但她却有自己的世界观,就是控制世界人口,让人类走得更远,而这个远却是以残酷的代价去实施,所以她面对真相,说的是他们没有受苦,只是在微观上自我欺骗,所有一切服从于宏观的尺度。

她对星期四说的那句:你干了什么?是责问她们站在个人的立场上摧毁了一个制度,而这个制度可能是人类的未来,没有这个制度,可能就是人类的灭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可能被判决死刑时,面对黑压压的人群,卡曼发表了她那一段最后的演讲:

看看周围(到处都是人),问问自己,谁能做出哪些虽然很艰难,但能让你们生存下去的决定?我后悔,你的孩子永远都无法知道,我们本可以共建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那希望永远破灭了。

如同灭霸一样,当他的星球人满为患之时,他提出一个残酷的方案就是随机消灭一半的人口,以换得长久的发展,但是所有的人都认为他是疯子,而最终这个疯子活到了最后,却看着自己的星球毁灭,毁灭于资源的不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卡曼和灭霸属于同一类人,为了一种宏大的情怀,虽然这种情怀是反人性的,却让他们一直坚持走下去,这类人是可悲啊还是可恨呢?

若是可恨,在电影《流浪地球》中,通过抽签进入地下的人会不会想到那些没有抽到签人的命运又如何?

《守望者》中法老王假借着曼哈顿博士力量毁灭了数千万人,却是换来了两个超级大国从相互残杀转到了相互合作,罗夏不愿意法老王这样的人存在,要把他的阴谋公布于众,这是从人性的角度,微观的角度,但是作为受害者之一的曼哈顿博士虽然已经没有多少人类的情感,反而站在了更高的层面,结果是罗夏被杀,不然这数千万人就白白死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数千万人换来地球可能的在互相残杀中毁灭,这种是对还是错呢?《守望者》给出了另一个答案,当事实已经发生时,过往的牺牲总得要值得,不能破坏这样的和平,那怕这个和平背后是无数毫不知情的民众。

救一人还是救千万人,这是个人性中的难题,当塞特曼姐妹们通过牺牲和反抗让法案被废除时,貌似是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电影中当镜头对准星期一留下来的双胞胎时,错觉之下这只是医院里唯一的一对,但是当镜头慢慢后移的时候,宏大的空间中,无数的婴儿等待着长大。

而且还不包括那些贫穷的母亲生下的孩子,面对没有禁止的生育时,人类的未来到底是光明的,还是如同卡曼说的,希望永远破灭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影中,在无数婴儿的啼哭声中,人类面对未知,面对资源的短缺,人口的无限膨胀,婴儿的啼哭声是一种隐喻,是不是人类只剩下哭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