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古装剧的时候,都能看到古人都是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古语有云:尧舜千钟,孔子百觚,你看着古人喝酒动不动就是“千钟”,简直吓人,古人真的能喝那么多吗?而且古人动不动就喜欢用酒解渴,酒不应该是越喝越渴吗?

其实,古代的酒和我们现代的酒区别很大。“酒”对于古人来说其实是个总称,但是在古代酒还有细分的。

根据史书记载,古代人对的“酒”的称呼估计没有一百,也有九十八。比如:欢伯、扫愁帚、钓诗钩、般若汤、绿蚁、碧蚁、曲生、曲秀才、天禄、清圣、浊贤等。再比如:蒲桃酒、千里酒、桑落酒、缥醪酒、河东酒、菊花酒等。

对于喝酒,古代的酒文化就更多了,其他的不说,光喝酒的容器就有好多种,有盛酒的,温酒的,饮酒的,大概包括:尊、壶、爵、角、觥、觚、彝、卣、罍、瓿、杯、卮、缶、豆、斝、盉等等等,可以说酒文化已经是刻在中国人的骨子里了。

那么古代的酒和现在的酒又有什么区别?古代的酒,其实都是刚酿造好的酒,相当于今天的“醪糟”,就是很低度数的酒,想着高度数也就七八度吧,就和现在的啤酒差不多。不敢说喝不醉,但是想喝得酩酊大醉,估计很难。

现在的酒,都是蒸馏酒,就是把类似于“醪糟”的酒液,通过过滤、提纯、蒸发等步骤,而让度数升高了,到达四五十度,这种酒就是我们常说的“烧酒”,喝了烧心的酒。

古人之所以喝酒解渴,因为那时的酒就是饮料。所以答案就出来咯,古代的酒度数很低,又喝不蒙,所以咯,渴了就喝呗。那么为啥不喝水解渴?我们都知道渴了喝雪碧、可乐、芬达会更爽,古人肯定也得找些好喝的呗,光喝水,多没意思。几个诗友,一起吟诗作对,没有酒来助兴,娱乐项目又少,哪还有什么意思哇。说不定趁着酒兴,还能出几句佳句呢。

由此,我们常常看一些文学作品,动不动就喝酒,是有根据的。但是吧,“酒”是粮食精,一般人家可不能经常这么喝,粮食都不够吃,还酿啥酒呀。一斤粮食二两酒,一斤粮食可以吃三天,二两酒可就一口,想想都划不来。

所以,我们看一些电视剧,农人也动不动就喝酒,这还是有些问题的,不是酒的问题,而是社会经济的问题,那时候人们的经济根本就达不到,渴了就喝酒的程度。富贵人家,就另说啦。心情好了,说不定所谓的“烧酒”也能解渴呢。